逮捕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有时限的羁押措施,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最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逮捕权可以分为提请批准逮捕权、批准逮捕权、决定逮捕权和执行逮捕权四项权利。提请逮捕权由公安机关等侦查机关行使,批准逮捕权由人民检察院行使,决定逮捕权可由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分别行使,执行逮捕权由公安机关统一行使。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1条,逮捕必需符合下列三个实质条件: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适用逮捕的事实基础。满足这一条件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情形:
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是指适用逮捕机关根据获得的证据所判定的事实,认为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行为可能会被依法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
有逮捕必要是指在符合前两个条件的前提下,采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时,才有必要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逮捕。
社会危险性主要是指妨碍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危险和继续危害社会的危险。如果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则不应适用逮捕。
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将提请批准逮捕书、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
人民检察院在接到公安机关的报捕材料后,由审查逮捕部门指定办案人员进行审查。办案人员应当查阅案卷材料,制作阅卷笔录,并提出批准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意见。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请检察长批准或者决定。
对于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并制作批准逮捕决定书。对于不符合逮捕条件的,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并制作不批准逮捕决定书,说明不批准逮捕的理由。
人民检察院办理审查逮捕案件时,发现应当逮捕而公安机关未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建议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公安机关认为建议正确的,应当立即提请批准逮捕;认为建议不正确的,应当将不提请批准逮捕的理由通知人民检察院。
中国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涉安全等产品须强制性认证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国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措施以及深化质量认证制度改革创新。涉安全等产品须强制性认证,同时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和质量基础建设,培育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和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
刑事拘留37天证据不足的处理方法。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证据不足的情况,应立即释放被拘留人或者提请审查批准。同时,根据案件情况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期限有明确规定。对于有犯罪事实并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根据逮捕必要性依法逮
甲乙双方签订的门卫承包合同。合同内容包括保安服务内容、承包合同期限、甲乙双方责任、保安服务费及支付方式和主要措施等。乙方负责甲方安全护卫工作,包括防火、防盗、防破坏,以及提供保安员的具体值勤岗位和职责范围。合同期限为一年,并规定了甲方和乙方的责任及保
强奸罪在立案阶段是否可以取保候审的问题。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若符合一定条件,如罪行较轻、有严重疾病、缺乏证据等,可以取保候审。此外,强奸罪的追诉期限根据不同刑罚有所不同,存在追溯时效。被害人应及时报警,以便行使追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