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人犯与其居住在境内的近亲属会见和通信,需要经过办案机关的同意,并且会见请求需要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的主管局、处长批准。
对于人犯与其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的近亲属以及外国近亲属的会见和通信,或者外国籍人犯与其近亲属、监护人及其所属国驻华使、领馆人员的会见和与外国的通信,需要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或国家安全厅、局的批准。
根据规定,会见人犯的次数每月不得超过一次,每次会见的近亲属不得超过三人,每次会见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会见时,必须有办案人员和看守干警在场监视。对于外国籍人犯、少数民族人犯和聋哑人犯,还必须有翻译人员在场。
在会见中,严禁谈论案情,不允许使用暗语交谈,不得私下传递物品。如果违反规定并不听制止,将被责令停止会见。
根据办案机关同意和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主管局、处长的批准,人犯可以临时离所探视病危的配偶、父母或子女。但是对于案情重大且当日无法返回看守所的人犯,不允许进行探视。
探视时,必须由至少两名办案人员押解和监视,不得在所外过夜。
人犯的近亲属送给或寄给人犯的日用品和学习书刊,必须经过检查并得到看守所的同意后,详细登记并交给人犯。现金由看守所代为保管,人犯有正当用途时可以支付。对于不允许收留的物品,可以当场退回或登记后退回。
看守所对人犯发收的信件,如果未经办案机关委托检查,将统一交由办案机关处理。
受人犯委托的辩护人或由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人,在人犯接到起诉书副本后,可以与人犯会见和通信。
律师会见被羁押的人犯需要持有律师事务所(或法律顾问处)的工作证和有固定格式的专用介绍信。其他辩护人如果请求会见被羁押的人犯,需要持有人民法院专用介绍信。
律师和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辩护人,必须在看守所内会见人犯。看守所应当给予方便,并进行戒护,以确保安全。会见结束后,人犯应当交由值班看守干警收监。
在探视监狱时,需要出示以下证件:1.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户口本、户籍证明、军官证、士兵证等);2.当地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相关证明。
目前普遍做法是不需要第二种证明。
根据《监狱法》的规定,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按照规定会见亲属,并没有明确具体日期,具体执行可根据各监狱的规定。
一般在入监通知书中会包含相关内容,并规定监狱应当在收监后五日内通知罪犯的家属。
根据《监狱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可以会见亲属和监护人。监狱会发给服刑人员一张接见登记本,服刑人员需要自己填写亲属名单,然后将名单备案。如果名单中没有亲属的名字,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允许会见。朋友更是无法会见。
被拘留人在羁押期间与近亲属的通信和会见规定。被拘留人经过办案机关同意和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与近亲属通信和会见。若近亲属病重或死亡,看守所应及时通知被拘留人。探视病危亲属需严格监护,允许回家探视。同时,被拘留人的近亲属送达的物品需经过看守人员检查,信件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检察工作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收押、出所检察,羁押期限检察,事故检察以及教育管理活动检察和执行刑罚活动检察等五个章节。各章节详细规定了检察工作内容、方法和发现问题的处理措施,旨在规范看守所的检察工作,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
艾滋病人犯罪的羁押问题。艾滋病人的羁押措施与普通嫌疑人相同,但看守所收押时会进行健康检查,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给他人将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此外,明知自己患有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卖淫、嫖娼的,将以传播性病罪从重处罚。
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当性原则和变更性原则。介绍了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强制措施的种类和适用情境。这些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确保公正和合法性的重要基础,而强制措施的合理运用则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