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押期限的规定方式
时间:2024-03-30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们知道,如果犯罪嫌疑人人身危险性很大,有犯罪可能的,经检察院批准,可以将其羁押逮捕,羁押是剥夺他的人身自由。那么,羁押一日折抵多久,羁押的期限有多久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羁押期限的规定
一、羁押期限的折抵方法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1、44、47条的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嫌疑人在判决执行之前的羁押期间,每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在判决执行之前的羁押期间,每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二、延长羁押期限的条件和程序
公安机关在羁押期限届满前7日内,对案件提请延长羁押期限时,应当书面呈报案件的主要情况和延长羁押期限的具体理由。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前作出决定。
三、侦查羁押期限的限制和延长情况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但是在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情况下,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四、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案件类型
以下四类案件在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情况下,可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延长两个月:1. 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2. 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3. 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4. 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对于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上述案件,规定延长期限届满后仍不能侦查终结的,可以再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延长两个月。
五、拘留、逮捕和羁押期限的规定
1. 传唤、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两次传唤间隔不少于12小时,不得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2. 拘留和逮捕都适用两个“24小时”制度,即拘留、逮捕后除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当在24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3.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发现不应当拘留、逮捕的情况时必须立即释放。4. 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内作出决定。对于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10日内作出决定。5. 拘留期限最长为14日,特殊情况下的“多结流”案件最长为37日。人民检察院的拘留期限也最长为14日。6.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律师申请取保候审时,有权决定的机关应当在7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7. 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为6个月。8. 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在48小时内安排会见,对于重大复杂的两人以上共同犯罪案件,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在5日内安排会见。9. 对于人民检察院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羁押超过法定期限的情况,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释放犯罪嫌疑人或变更拘留措施的要求,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应当在3日内审查完毕。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羁押期限与刑期的折抵关系
刑法中关于羁押期限与刑期折抵的关系。羁押期限可折抵刑期,仅限于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羁押期限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具体折抵规定为管制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两日,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在特定情况下,如发现另有重要罪行等,羁押期限
-
刑事案件管辖变更对羁押期限的影响
刑事案件管辖变更对羁押期限的影响,阐述了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规定。文章指出,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涉及其他重要罪行时,羁押期限可重新计算。但对于在侦查期间改变管辖后能否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情况,法律未明确规定。因此,对于
-
有期徒刑的执行地点
有期徒刑的执行地点和执行内容。执行地点包括监狱、看守所和未成年犯管教所等。执行内容主要包括有期徒刑的期限、执行场所、劳动和教育改造以及刑期的计算等。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时,相关的法律文书应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送达给执行机关。同时,执行机关应及时收押罪犯
-
解除程序的简化与逻辑性的不足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出在变更强制措施时存在的解除程序的复杂性和逻辑性问题。文章强调,对于取保候审和其他强制措施的变更,不应有特殊规定导致解除程序的差异。文章认为,当前的规定缺乏必要的法定条件和理论基础,应统一规定强制措施的变更方式
-
警察抓捕嫌犯后的羁押措施:看守所与拘留所的区别
-
羁押超过一年不诉怎么办
-
侦查中的羁押期限及其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