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唤、拘传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2. 拘留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4日,特殊情况下最长可达37天。
3. 取保候审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
4. 监视居住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1.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不得超过2个月。
2. 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延长1个月。
3. 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情形的,可以延长2个月。
4. 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26条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可以再延长2个月。
5. 发现另有重要罪行的,重新计算期限。
1. 审查起诉时间为1个月。
2. 重大、复杂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3. 改变管辖的,改变后的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
4. 退回补充侦查以两次为限,每次1个月。
5. 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的申诉,在7日以内。
6. 被不起诉人对依据刑法第142条第2项作出不起诉决定的申诉,在7日以内。
1. 普通程序一审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最长不得超过一个半月。特殊情况下,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2.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
3. 二审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审结,最长不得超过一个半月。特殊情况下,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诉、抗诉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审理期限。
犯罪嫌疑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内容,包括社会危害性审查、人身危险性审查以及诉讼可控性审查等三个方面。同时,还强调了检察环节羁押必要性审查中公诉部门的两个重点关注方面:新的证据变化和羁押公正性审查。摘要介绍了审查的具体内容和重点,以吸引读者的兴趣。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十二条,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不得取保候审。但是,在犯罪嫌疑人属于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情况下,或者犯罪嫌疑人患有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经历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侦查阶段由公安机关负责,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复杂案件可经上级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被告人在侦查中的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根据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的补充规定》,对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和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以及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