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侦查】什么是诱惑侦查制度
刑事诉讼中的诱惑侦查
诱惑侦查的历史背景
诱惑侦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前的时期,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种特务政策,即利用诱惑侦查来捕捉革命党人,镇压资产阶级革命。而诱惑侦查在刑事侦查领域的真正运用则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主要是在1935年至1945年的二战期间用来防止间谍和破坏活动。随后,诱惑侦查逐渐被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吸收并发展。
我国的诱惑侦查
在我国,诱惑侦查作为刑事侦查中的专业术语,直接借鉴自日本的犯罪侦查学界。然而,由于我国尚无诱惑侦查制度,也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因此,对于诱惑侦查的定义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诱惑侦查是指为了侦缉隐蔽且无被害人的犯罪,侦查人员以实施某种行为为诱饵,诱使被诱惑对象进行犯罪,待犯罪行为实施时或结果发生后,拘捕被诱惑者的特殊侦查手段。另一种观点认为,诱惑侦查是指为了侦破某些极具隐蔽性的特殊案件,侦查机关特意设计某种诱发犯罪的情境,或者根据犯罪活动的倾向提供其实施的条件和机会,待犯罪嫌疑人进行犯罪或自我暴露时当场将其拘捕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
笔者的观点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在主体和内容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笔者认为诱惑侦查的定义应该是:诱惑侦查是指享有诱惑侦查权的侦查机关,为获取证据,对已有犯罪意图,实施一定犯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提供实施犯罪的机会或者客观条件,待与之相应的犯罪行为或犯罪结果发生后将其拘捕的一种特殊性侦查手段。
诱惑侦查的类型
对于诱惑侦查的类型,理论界和司法实务存在不同的观点。通常以侦查机关实施诱惑侦查时有无明确、具体的被诱惑对象和被诱惑人的犯罪主观心理态度为标准,将诱惑侦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诱发犯意型诱惑侦查,即被诱惑对象实际上并无犯罪意图或尚未形成犯意,但在侦查机关或其辅助人员主动、积极地实施的诱惑侦查行为的强烈刺激下,为了达到一定的犯罪或非犯罪目的而产生犯意,并进而实施了犯罪行为。另一种是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即被诱惑人已经产生并具有了实施具体明确的犯罪意图,或正在准备进行犯罪、继续实施连续性犯罪行为时,在侦查机关及辅助人员的诱惑下继续进行犯罪行为或实施其尚未完成的犯罪行为,或者是侦查机关用于拘捕被诱惑对象的策略。
诱惑侦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由于诱惑侦查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参与侦查的人员通常需要故意实施某种欺骗行为,并且往往还会单独或参与实施某些看似可能是违法或犯罪的行为。为了寻求政府和个人利益的平衡,政府在有效侦查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利益必须得到维护,同时个人在法治状态下应享有的私生活安定和自治权利也必须得到政府的尊重。因此,对于诱发犯意型诱惑侦查,大多数国家持否定立场,因为国家不能为了侦查、追诉犯罪的需要教唆一个本来无意实施犯罪的人去犯罪。而对于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各国均持肯定立场,因为它对于打击那些作案手段、方式特别隐蔽、狡诈,证据收集极为困难的犯罪,无直接被害人、难以查证的犯罪,以及打击黑恶势力、打击隐藏在幕后的犯罪组织中的首要分子,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实际需要来看,提供机会型诱惑侦查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