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押应收账款需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贸易合同必须是真实的,具备真实的贸易背景。交易主体和交易行为必须合法,意思表示真实。基础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没有其他附带条件。合同规定的货物没有任何其他权利限制。
其次,转让人必须提供销售合同项下的商品销售发票和发货证明,且发票和发货证明所涉及的商品品种、数量和金额必须一致。
此外,拟转让的应收账款债权不能存在法定禁止转让或合同约定禁止转让的情况。
最后,交易商品的质量必须可靠,不易变质、破损,价格相对稳定。商品的质量检验标准必须清晰、容易确定,货物交割后验收期一般不超过30天。
在日常业务过程中,禁止质押的应收账款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应收账款质押业务的核心是审查客户的还款能力。主要调查内容包括:
质押应收账款的融资比例原则上不得高于应收账款金额的80%。如果商务合同对应收账款付款日期已明确且不附带其他条件,则质押期限以商务合同约定为准,但不得超过3个月。如果商务合同对应付账款付款日期未明确且无法推定具体付款日期(如应收账款满足一定商品验收合格条件下付款等),则需要由三方协商确定。在签订质押合同时,应当将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提货单据、收货证明等作为合同的附件。
从事应收账款质押业务时,需要做好期间管理工作,定期检查。业务经办人应重点关注买方企业的经营状况,一旦发现买方或卖方出现财务状况恶化或其他重要事项,对公司债权或融资构成严重威胁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果出现逾期还款情况,并进入诉讼程序,借款人和买方将作为共同被告。
应收账款在设定质押后的处理方式,包括转让问题、清收与使用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在转让问题上,应收账款在质押后一般不得转让,出质人如欲转让需经质权人同意。在清收与使用问题上,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支付的款项应优先用于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在管理问题上,出质人应履行对
个人制造假账的法律处罚。对于情节不严重且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将受到《会计法》规定的罚款和行政处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和罚金,具体处罚程度取决于逃税数额和所占应纳税额的比例。文章还强调了伪造会计凭证的法律处罚
债权凭证制度的法律属性不明确的问题,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债权凭证并未改变人们对法院出具“法律白条”的认识,实施中增加了法院工作量,且缺乏明确的执行措施标准和有效监督。尽管设立债权凭证的初衷是保护债权人权益、提高法院执行效率,但实际上并未达到预期
我国《物权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以应收账款质押,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据此,应收账款质押以在法定机构办理登记为生效要件,否则,即使当事人签署了应收账款质押的书面合同,也不能产生质押担保的法律效力,不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