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证据审查 > 录音证据有约束力吗

录音证据有约束力吗

时间:2023-10-01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9702
证据是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证据必须真实,合法,并且需要与案件事实存在关联,录音证据是证据的一种,可以在法庭上出示,经双方质证。那么,录音证据有约束力吗?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合法录音证据的约束力

民事诉讼法对录音证据的规定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证据的种类进行了列举,包括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七种形式。录音是视听资料的一种证据表现形式。

录音证据的效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确认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的证明力。在本案中,当事人提交的录音经当庭播放,对方当事人对其真实性没有异议,因此属于无疑点的视听资料,并且有其他证据佐证,人民法院应当确认该证据的证明效力。

录音证据在法庭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录音、录像等客观证据在法庭庭审中越来越常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与他人发生纠纷,可以如何使用录音证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偷录偷拍证据的限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八条,偷录偷拍有两种限制:一是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包括个人隐私和个人生活不受干扰等。同时,故意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偷录偷拍行为也是被禁止的。二是不得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采取暴力、胁迫、非法拘禁、窃听等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只有在没有违反上述规定的情况下,偷录、偷拍的证据才是合法的,所取得的视听资料可以作为定案的证据。

录音证据作为判决依据的条件

为了使录音、录像证据成为判决依据,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视听资料应该提供原始载体,即录音、录像证据未经剪接、剪辑或伪造,前后连接紧密,内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观真实性和连贯性。二是视听资料不能有疑点,法院在将录音、录像证据作为判案依据时,还要审查其是否存在疑点。如果对方当事人对录音资料表示质疑,并提出足够的证据加以反驳,那么该录音证据将失去证明力。三是还要充分提供其他证据,对于一方当事人提出的“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如果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因此,为了提高胜诉率,除了提供具有合法来源、无疑点的视听资料外,还应尽可能提供其他证据材料,以增加视听资料的证明力。

使用偷录方式收集证据的注意事项

在采取偷录方式收集所需证据时,应尽量使用先进的录制设备。在实际操作中,应选择杂音干扰较少的地方进行录制。在偷录过程中,应先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录制时间,并巧妙地引导或提示对方表明身份,以增强证据的可信程度。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讯逼供行为引发的法律责任

    刑讯逼供行为的法律责任。文章介绍了刑讯逼供的刑事责任和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刑法》中关于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的刑罚。此外,文章还阐述了刑讯逼供涉及的立案标准,包括多种形式的恶劣手段、造成的健康损害、导致死亡或精神失常等情形。最后强调了对刑讯逼供行为进行严

  • 刑讯逼供的取证手段

    刑讯逼供的取证手段及相关法律规定。辩护律师在询问证人或被害人、调取书证或物证、采用鉴定结论等方面需遵循一定规定,不能采取强制性措施。同时,对于刑讯逼供罪,司法工作人员如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将受到法律的处罚。刑讯逼供罪的具体处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

  • 民间借贷诉讼中,如何认定录音证据的效力?

      1、民间借贷诉讼证据录音是否经过公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经过公证的证据证明力高于一般的证据。公证的录音可以被法院认定没有经过剪接,另外公证费用也不高。  2、民间借贷诉讼证据录音是否为原始版本,即拷贝到电脑后,应当在录

  • 录音作为法庭证据的法律效力分析

    录音可以作为证据材料,但必须满足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其中,录音证据要被采纳,需要满足以下两点:。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第四、五项的规定,证据包括: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八)勘验笔录。

  • 录音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 借条丢了怎么防止对方赖账
  • 录音证据有约束力吗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