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刑事证据种类 > 瑕疵证据如何界定

瑕疵证据如何界定

时间:2025-01-16 浏览:3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9826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审理案件的时候都需要用到证据,证据是十分重要的,他能够决定整个案件的判断,那么如果该证据属于瑕疵证据应该如何界定?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瑕疵证据的界定及其必备条件

一、瑕疵证据的界定

根据《辞海》的解释,瑕指玉上的赤色斑点,比喻事物的缺点、毛病或人的过失;疵一般指小毛病,比喻人的缺点和过失。瑕疵二字合在一起,指的是过失或微小的缺点。在证据方面,瑕疵证据指的是用于指控犯罪的证据因不合于证据法规定而存在一定缺陷,也可称之为一种“问题”证据。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作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证明案件情况的客观事实,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属性: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广义的瑕疵证据是指事实本身在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方面中的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存在瑕疵缺陷,即证据在内容、表现形式或收集程序等方面存在缺陷或违法情形。狭义的瑕疵证据是指具备了客观性和关联性,但在合法性要件方面存在瑕疵的证据。具体而言,狭义的瑕疵证据指的是在收集和提供的程序或方式上不合法的证据,或者由不合法的主体收集和提供的证据。本文所讨论的仅限于狭义上的瑕疵证据,即指相关司法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或使用其他违法的方法收集、提供的含有违法特征和残缺因素的证据。

二、认定瑕疵证据的必备条件

瑕疵证据作为证据的一种类别,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犯罪分子在犯罪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周围环境的变化并留下各种痕迹,或者在进行犯罪活动时为周围人所目睹、感知。这些因犯罪行为的发生而产生的痕迹以及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司法工作人员通过认真收集和掌握这些犯罪后遗留下来的痕迹、物品和印象,查明案件事实并证实犯罪的发生。因此,一切主观想象、怀疑推测、道听途说等不具备客观真实性的东西,都不属于瑕疵证据的范畴。瑕疵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着实质性联系,并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的客观事实。瑕疵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是在案件发生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瑕疵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案件事实之间存在因果联系,有的是同案件事实之间存在条件联系。无论是何种联系,都不能脱离案件事实。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特殊地位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法律要求与注意事项

    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负责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有至少两名侦查人员在场。对于不同情况下的犯罪嫌疑人,有不同的讯问方式和要求。讯问过程中应制作笔录,并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不允许使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

  •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和种类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种类与特点。刑事直接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包括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和物证等。其特点在于与案件证明关系直接,收集审查困难,易假失真。

  • 刑诉证据的法律性及其表现

    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性及其表现。证据的法律性指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获得的事实材料才具有证据资格,也称为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法律性主要表现在证据种类的法定性、收集证据的主体和权限的明确性,以及收集、查证、质证和认证过程的规范性。法律的这一特性

  • 审查起诉阶段是否允许阅卷
  • 尸体登报后几日内无人认领的处理方式
  • 共同犯罪主犯是否必须逮捕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