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检报告是由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用于对死者死亡原因进行鉴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尸检报告属于证据中的鉴定意见,可以作为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然而,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尸检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如果具备尸体冻存条件,可以延长至7日。需要注意的是,尸检是在医学院的病理解剖室进行的,而不是公安机关的法医部门。为了保证尸检的公正性,尸检必须跨出医院本身所附属的医学院系统。
对于死因有异议的情况,尸检申请应由异议方提出。然而,《处理条例》并没有规定在不能确定死因的情况下由哪方提出申请。根据民事证据规则中举证责任倒置的要求,应由医院提出尸检申请,患方家属不能拒绝,否则将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
在某些疑似护士用药错误的病例中,除了进行尸检外,还应当留取死者血液样本,并申请毒理学鉴定。这样可以对死者体内是否存在医嘱上所开药物成分进行光谱波形分析。
为了保证尸检过程的公正性,家属可以在场观察。然而,考虑到家属往往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难以对尸检过程是否符合医学解剖程序做出专业判断,以及解剖现场的特殊性,家属的感情可能无法承受。因此,建议家属可以委派医生朋友或医疗律师来观察尸检过程。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负责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有至少两名侦查人员在场。对于不同情况下的犯罪嫌疑人,有不同的讯问方式和要求。讯问过程中应制作笔录,并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不允许使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种类与特点。刑事直接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包括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和物证等。其特点在于与案件证明关系直接,收集审查困难,易假失真。
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性及其表现。证据的法律性指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获得的事实材料才具有证据资格,也称为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法律性主要表现在证据种类的法定性、收集证据的主体和权限的明确性,以及收集、查证、质证和认证过程的规范性。法律的这一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