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来证据是指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包括经过转述、传抄、复制等中间环节后形成的第二手及以下的证据。这些证据也被称为“派生证据”或“衍生证据”。例如,证人从他人处得知案件事实的证言、书证的副本、音像资料的复制品等都属于传来证据。
传来证据在办案中具有以下几个主要作用:
传来证据可以作为寻找原始证据的线索。通过对传来证据的分析和调查,可以进一步确定案件中的原始证据。
在特殊情况下,传来证据可以作为审查原始证据真实性的手段。通过对传来证据的比对和验证,可以确定原始证据的可靠性。
在无法获取原始证据的情况下,传来证据可以用来证明案件的次要事实和情节。
传来证据可以强化原始证据的证明作用。通过对传来证据的呈现和解释,可以进一步加强原始证据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中国刑事诉讼中,通常不排斥传来证据的使用,但要求注意其可靠性和证明力。一般来说,传来证据经过多次转手传递,存在失真的可能性增加。转述者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扭曲事实。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原始证据比传来证据更可靠,证明力更强。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传来证据可以替代原始证据。例如,对于易于消失或难以搬动的物证,只有通过照相、复制模型等方式形成的复制品在法庭上出示,才能起到证明作用。
传来证据是通过原始证据派生出来的证据,而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真实的证据。例如,物证和书证的复制品,证人转述他人告知的案情,视听资料的复制品等。证人转述他人告知的案情必须明确说明其来源。没有确切来源的道听途说不能作为证据,也不能作为传来证据。
在划分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时,应坚持以证据事实的来源为标准,而不是以证据的真实程度为标准。摄影、录像、录音等是司法人员在收集证据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负责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有至少两名侦查人员在场。对于不同情况下的犯罪嫌疑人,有不同的讯问方式和要求。讯问过程中应制作笔录,并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不允许使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种类与特点。刑事直接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包括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和物证等。其特点在于与案件证明关系直接,收集审查困难,易假失真。
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性及其表现。证据的法律性指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获得的事实材料才具有证据资格,也称为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法律性主要表现在证据种类的法定性、收集证据的主体和权限的明确性,以及收集、查证、质证和认证过程的规范性。法律的这一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