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不同情况,警方可以采取不同方式通知在逃人员。通知方式包括向社会公布、全国通缉以及在一定区域内通缉。对于重大案件、危险性高、影响恶劣的犯罪嫌疑人,警方会选择向社会公布通缉信息。这些通缉信息通常会放在公安内部网上,并由各地警方配合进行抓捕。
对于符合上网条件的在逃人员,立案单位需要填写《在逃人员信息登记/撤销表》中的“在逃人员信息登记”部分内容。经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批同意并加盖公章后,连同在逃人员的法律文书原件(拘留证或逮捕证)一并交给同级刑侦部门。刑侦部门会将在逃人员的信息录入《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进行网上追逃。如果立案单位在工作中发现新的信息,需要立即提交给刑侦部门进行修改和补充。
一旦在逃人员被抓获,立案地公安机关需要认真核对抓获的在逃人员的身份。在押解回立案地后的48小时内,需要办理撤销手续。在撤网时,立案单位需要填写《在逃人员信息登记/撤销表》中的“在逃人员信息撤销”部分内容。经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批同意并加盖公章后,交给同级刑侦部门。刑侦部门会将在逃人员的信息从《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进行撤销录入。
根据刑事诉讼法,通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逮捕执行,适用于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而网上追逃的对象不仅包括已办理逮捕手续的在逃犯罪嫌疑人,还包括大量的刑事拘留在逃犯罪嫌疑人。通缉令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计算机网络等公开媒体对外发布,为广大公众所知晓。而网上追逃的逃犯信息只能在公安网上发布,仅供公安机关查询比对,对外保密,仅限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使用。网上追逃已吸收了通缉的部分职能,根据公安部公刑(2000)99号通知的精神,通缉人员的信息必须先上公安网,录入“公安部在逃人员信息数据库”,网上追逃已经承担了通缉的一部分职能。
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符合的条件以及刑事案件的侦查期限和审查起诉阶段的时间。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应确保定罪量刑的事实有证据证明,证据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并排除合理怀疑。公安立案到结案的时间因案件情况不同而异,一般公安阶段时间为二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必须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进行讯问。讯问是司法机关为了收集证据、查明案情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诉讼当事人进行的查问。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时,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包括对是否符合逮捕条件有疑
如果是强制传唤要带手铐。强制传唤,是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时,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嫌疑人,使用强制方法将其带至公安机关或指定地点接受询问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