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审查供与证取得的先后
审查“先有供”还是“先有证”是判断翻供真伪的一种方法。对于“先有供再有证”的情况,后取得的证据具有隐蔽性、特定性等特点,不容易被编造,故口供的真实性较高。而对于“先有证后有供”的情况,则需要具体分析。一般而言,先有其他直接证据后获取口供的,口供真实性较高;而根据一些间接证据或共犯口供获取的口供,则不能排除虚假性。2. 审查供与证的细节
除了审查犯罪事实的主要情节是否一致外,还需注重审查和查明细微情节,尤其是影响犯罪构成的关键性证据。例如,在抢劫案中,被害人的陈述笔录中对被告人的发型、肤色和穿着打扮进行了详细描述,这与被告人的供述基本一致,进一步证明了供述的真实性。3. 审查不同供述之间的矛盾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共犯口供的作用是佐证案件事实、弄清共犯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印证其他证据。对于不同供述之间的矛盾,有罪供述矛盾较易解决。然而,当被告人均翻供或有人翻供有人不翻供时,就需要综合各被告人的供述及其他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并对翻供理由进行合理排除。4. 充分运用间接证据
当翻供案件中证明与否定事实成立的证据证明力相当时,认定证据的难度较大。此时,需要充分利用间接证据进行判断。然而,依靠间接证据进行认定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包括查证属实、与案件事实有客观联系、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与案件事实之间没有矛盾,并能够对案件事实得出唯一结论,并排除其他可能性。5. 运用逻辑规则、经验法则等
遵守逻辑规则是正确思维和正确表达思想的必要条件。只有遵守刑事逻辑的基本规律,才能做到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证明有说服力。我国法律中关于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虽然我国法律没有设定证人回避制度,但证人与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时,其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当事人有权要求审判人员回避,并依法追究审判人员接受请客送
购车者遇到套路贷时应采取的法律措施。套路贷是一种诈骗行为,购车者应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犯罪事实。在套路贷刑事案件中,主犯和从犯的认定有明确规定,多人共同实施套路贷犯
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在立案侦查时需要遵循的六大原则。包括迅速及时原则、客观全面原则、深入细致原则、依靠群众原则、遵守法制原则和保守秘密原则。这些原则保证了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旨在揭露犯罪真相并防止国家机关滥用职权。
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符合的条件以及刑事案件的侦查期限和审查起诉阶段的时间。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应确保定罪量刑的事实有证据证明,证据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并排除合理怀疑。公安立案到结案的时间因案件情况不同而异,一般公安阶段时间为二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