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立案侦查 > 如何认定智障人的刑事责任

如何认定智障人的刑事责任

时间:2024-06-14 浏览:5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0247

如何确定智障人的刑事责任

一、智障人的行为能力

智障人的行为能力分为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的人不承担刑事责任,但仍需承担民事责任。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具体情况需要根据鉴定意见确定。

二、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不负刑事责任,但需要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时,政府可以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醉酒、聋哑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三、行为人的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是判断行为人主观故意或过失的依据。智力障碍者的犯罪动机可分为动机不明、病理性动机、现实动机和混合动机。犯罪动机的判断对于评估智力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作案后的表现

作案后的表现是判明行为人对行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的参考因素。智力障碍者的智力水平通常不会有明显变化,可以通过作案后的表现来确认其犯罪时的辨认和控制能力。

五、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对被鉴定人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包括职业工作、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能力等。评估社会适应能力对于评定智力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六、犯罪性质

犯罪性质与智力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有紧密关联。智力障碍者大多实施的是自然犯,而不是法定犯。对不同性质犯罪的智力障碍者需要区分对待。

七、行为人的一贯品质和前科行为

智力障碍者的一贯品质和前科行为也是评估其刑事责任能力的重要因素。屡次作案的智力障碍者与首次犯案者应加以区别对待。在审查智力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确保准确评定其刑事责任能力,以避免枉顾或纵容。此外,对于一些案件,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器质性基础和其他精神障碍。审判人员需要全面掌握案件材料,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查取证,以正确评估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符合什么条件

    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符合的条件以及刑事案件的侦查期限和审查起诉阶段的时间。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应确保定罪量刑的事实有证据证明,证据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并排除合理怀疑。公安立案到结案的时间因案件情况不同而异,一般公安阶段时间为二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

  • 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竞合的认定及其特点

    医疗事故中民事责任竞合的认定及其特点,主要体现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在医患关系中,双方建立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当医疗机构违约并侵害患者权益时,患者有权选择追究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双重请求权存在限制,最终只能行使一个。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为损害赔

  • 刑事犯罪与民事责任的区别

    刑事犯罪与民事责任的区别。文章详细解释了刑事犯罪的法律定义、涉及的犯罪行为种类及不被认定为犯罪行为的情形。同时,文章区分了刑事犯罪与民事违法行为,解释了两者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以及责任后果不同。文章还阐述了民事责任的种类,包括停止侵害、恢复

  •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在不可抗力情形下,合同方一般不承担民事责任,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不可抗力的情形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和社会异常事件等,认定需同时满足不可预见性、不可避免性、不可克服性和履行期间性四个要件。

  • 隔壁门市房起火损失的赔偿问题
  • 刑事拘留讯问时间有多久
  • 传唤要带手铐吗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