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队在对刑事案件进行立案后,如果经过侦查发现该案件存在没有犯罪事实、犯罪情节轻微等情形时,可以进行撤销案件的处理。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经过侦查,发现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案件:
对于经过侦查,发现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不是被立案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或者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犯罪嫌疑人不够刑事处罚的,应当对有关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并对该案件继续侦查。
刑事警察(简称刑警)负责刑事侦查工作,包括分析、研究刑事犯罪情况;组织、协调侦破一般、重大、特大刑事案件;承担案件痕迹和物证提取、检验、鉴定;承担本辖区内的禁毒、反黑、反恐工作;承担本辖区内的经济犯罪侦查防范工作;承担涉外刑事案件、对外警务的联络和接洽。
刑警的主要任务是侦查刑事案件,包括盗窃、凶杀、诈骗、拐卖妇幼等犯罪案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刑警分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省(自治区)公安厅(直辖市公安局)、地级市(自治州)公安局(地区公安处)、县(县级市、旗)公安局(市辖区公安分局)4级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侦查部门是打击刑事犯罪的专职部门。
刑事侦查工作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处于首要环节,侦查与起诉、审判阶段并列,是独立的诉讼阶段。刑事侦查人员具有一系列侦查权,包括立案权、调查询问权、刑事鉴定申请权、刑事鉴定权、执行刑事强制措施权、讯问犯罪嫌疑人权、现场勘验、检查权、执行搜查权、执行扣押物品权、执行通缉权、组织辨认权、执行技术侦察权、决定移交案件权、中止侦查活动建议权、撤销案件建议权、合法使用警械、武器权、侦查实验权等。
刑事立案有以下条件:
有犯罪事实是指存在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立案的首要条件是要有犯罪事实的存在。具体来说:
犯罪行为必须符合刑法规定,只有犯罪行为才能立案。同时,犯罪事实确已发生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材料予以证明。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是指依法应当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存在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才具有立案的价值。
刑事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次数限制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没有次数限制,但每次讯问时间有限制,连续讯问不得超过12小时。对于复杂案件,最长讯问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不得连续传唤讯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被抓的嫌疑人被发现无罪后的处理方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犯罪嫌疑人侦查期间拘押期限的规定。侦查期限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延长,包括一般、复杂和特殊情况的案件。在计算侦查期限时,需要考虑法定节假日、路途时间和邮寄等因素。同时,存在重新计算和不计入侦查期限的特殊情况。符合规定的选项包括公安机关在
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在于加强和完善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职能,从而打击和惩罚犯罪,防止罪犯逃避法律制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
补充立案刑事诉讼是指在已经立案侦查的案件中,发现新的共同犯罪嫌疑人时,将其列为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并进行侦查。一般情况下,只要新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就应当对其进行补充立案,并与原案一同侦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