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驾驶人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根据法律应承担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
2. 醉酒驾驶机动车或在道路上进行追逐竞驶,且情节恶劣。
根据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的通知》,交通肇事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 交通肇事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 造成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并负有全部或主要责任;
- 造成三人以上死亡,并负有同等责任;
- 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在负有全部或主要责任的情况下,且无力赔偿金额超过三十万元。
2. 若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并负有全部或主要责任,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可定罪处罚:
- 酒后或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
- 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
- 明知驾驶的机动车辆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件失灵;
- 明知驾驶的机动车辆无牌证或已报废;
- 严重超载驾驶;
- 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
若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可定危险驾驶罪并处罚。
以上立案标准及法律依据参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刑事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次数限制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没有次数限制,但每次讯问时间有限制,连续讯问不得超过12小时。对于复杂案件,最长讯问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不得连续传唤讯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被抓的嫌疑人被发现无罪后的处理方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犯罪嫌疑人侦查期间拘押期限的规定。侦查期限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延长,包括一般、复杂和特殊情况的案件。在计算侦查期限时,需要考虑法定节假日、路途时间和邮寄等因素。同时,存在重新计算和不计入侦查期限的特殊情况。符合规定的选项包括公安机关在
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在于加强和完善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职能,从而打击和惩罚犯罪,防止罪犯逃避法律制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
补充立案刑事诉讼是指在已经立案侦查的案件中,发现新的共同犯罪嫌疑人时,将其列为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并进行侦查。一般情况下,只要新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就应当对其进行补充立案,并与原案一同侦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