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381条的规定,侦查监督的范围包括以下内容:
侦查监督的一项内容是对犯罪嫌疑人是否遭受刑讯逼供、诱供进行监督。
侦查监督的另一项内容是对被害人、证人是否遭受体罚、威胁、诱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进行监督。
侦查监督还包括对伪造、隐匿、销毁、调换或者私自涂改证据的行为进行监督。
侦查监督还涉及对徇私舞弊、放纵、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进行监督。
侦查监督还包括对故意制造冤、假、错案的行为进行监督。
侦查监督还涉及对在侦查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
侦查监督还包括对在侦查过程中不应当撤销案件而撤销案件的行为进行监督。
侦查监督还涉及对贪污、挪用、调换所扣押、冻结的款物及其孳息的行为进行监督。
侦查监督还包括对违反刑事诉讼法关于决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
侦查监督还涉及对违反羁押和办案期限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
侦查监督还包括对在侦查中有其他违反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
侦查监督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措施进行:
人民检察院的审查逮捕部门、审查起诉部门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过程中,应当审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一旦发现违法情况,应当提出意见通知公安机关进行纠正。若构成犯罪,应当移送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监所检察部门发现侦查中违反法律规定的羁押和办案期限规定的情况,应当依法提出纠正违法意见。
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可以派员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和其他侦查活动,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及时通知并纠正。
人民检察院应当受理并及时审查、依法处理诉讼参与人对于侦查机关或者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的控告。
人民检察院应当对公安机关执行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不批准逮捕决定的情况,以及释放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一旦发现有违法情形,应当通知纠正。
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或者公安人员在侦查或者决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等活动中有违法情形的,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对于情节较轻的违法情形,检察人员可以以口头方式向侦查人员或者公安机关负责人提出纠正,并及时向本部门负责人汇报。必要时,由部门负责人提出。
对于情节较重的违法情形,应当报请检察长批准后,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人民检察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后,应当根据公安机关的回复,监督其落实情况。若没有回复,应当督促公安机关回复。
人民检察院提出的纠正意见若不被接受,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报告,并抄报上一级公安机关。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意见正确的,应当通知同级公安机关督促下级公安机关纠正;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纠正违法的意见错误的,应当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撤销纠正违法通知书,并通知同级公安机关。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审查起诉部门发现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本院侦查部门审查,并报告检察长。侦查部门审查后应当提出是否立案侦查的意见,报请检察长决定。对于不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或者审查起诉部门对本院侦查部门侦查或者决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等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应当根据情节分别处理。情节较轻的,可以直接向侦查部门提出纠正意见;情节较重或者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报告检察长决定。
施工组织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全过程质量检查、质量事故处理、贯标工程的监督和检查、项目质量计划的监督和检查、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质量管理意识教育、作业质量检查等方面的内容。文章强调了技术和质检员的工作重要性,并提到了测量放线、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控制,以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一旦发现涉嫌诈骗罪的案件,公安机关会立即展开调查并进入刑事侦查阶段,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对于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刑事侦查羁押期限通常不超过两个月,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特殊情况包括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等
刑事诉讼中的各阶段及其时限。文章详细阐述了拘留、侦查、审查起诉、一审、二审以及发回重审等阶段的时限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最多为37天,侦查阶段应在7个月内结束,审查起诉不超过6个半月,一审期限为9个半月,二审期限为4个半月,发回重审的期
监察法草案关于留置解除手续及相关规定的内容。包括监察机关在何种情况下应解除留置措施和冻结财产,加强监督机制的措施,留置期限的一般规定以及特殊情况下留置期限的延长情况。同时提及了省级以下监察机关延长留置期限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