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立案侦查 > 立案之后会侦查吗

立案之后会侦查吗

时间:2023-11-13 浏览:4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0328

立案后的侦查程序

在刑事案件立案之后,公安机关有义务进行侦查工作,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的有罪或无罪、罪轻或罪重的证据材料。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

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在侦查羁押期限内不得超过两个月。对于案情复杂、期限届满无法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立案的来源

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1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

立案来源包括以下几种:

1. 单位和个人的报案、举报

报案是指单位和个人将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的犯罪事实报告给公安司法机关。举报是指单位和个人向公安司法机关检举和揭发犯罪嫌疑人及其犯罪事实的行为。

2. 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报案、控告

报案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将自己的人身和财产权利遭受侵害的犯罪事实报告给公安司法机关。控告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公安司法机关揭发犯罪嫌疑人及其犯罪事实,并要求依法处理的行为。

3. 犯罪人的自首

自首是指犯罪人在犯罪后、被发觉之前主动向公安司法机关投案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人自首的情况下,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4. 司法机关自行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

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工具,负责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一旦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司法机关应主动立案侦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案件的定义

    刑事案件的定义及其相关要素与特点。刑事案件涉及侵犯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经国家立案侦查、审判并施以刑事制裁。其构成要素包括时间、空间、相关人、行为和物品要素。案件特点表现为直接侵害形态、存在犯罪现场、因果联系复杂多样以及具有阶段性与突发性。此外,刑事案

  •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一旦发现涉嫌诈骗罪的案件,公安机关会立即展开调查并进入刑事侦查阶段,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对于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刑事侦查羁押期限通常不超过两个月,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特殊情况包括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等

  • 刑事诉讼中的各阶段及其时限

    刑事诉讼中的各阶段及其时限。文章详细阐述了拘留、侦查、审查起诉、一审、二审以及发回重审等阶段的时限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最多为37天,侦查阶段应在7个月内结束,审查起诉不超过6个半月,一审期限为9个半月,二审期限为4个半月,发回重审的期

  • 刑事案件的撤案程序

    刑事案件中的撤案程序。在派出所立案侦查过程中,若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停止侦查。自诉刑事案件中,自诉人可在判决前与被告人和解或撤回自诉,但涉及特定情况则不适用调解。公诉案件的撤案决定权在检察机关,受害者可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接受调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特

  • 辩护律师犯罪管辖机关
  • 侦查期限的计算
  • 案件判决需要犯罪嫌疑人供认吗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