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界一般认为,民事合伙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商事合伙是以营利为目的。然而,以“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作为区分民事合伙与商事合伙的标准存在问题。因为无论是民事合伙还是商事合伙,其参与民事活动的动机都是为了获取利润。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营利”这一概念的含义。
从“组织成立目的说”来看,合伙组织是否具有营利性并非根据其从事活动是否具有营利性来判断,而是根据该合伙组织成立的目的来判断。例如,基金会往往从事一些投资经营活动以保证基金的维持,但其成立目的却是为了慈善而非营利。然而,一般的民事合伙在成立之初就是为了营利,因此这一说法无法解释民事合伙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问题。
从“禁止利润分配说”来看,组织的营利性体现在是否将经营所得利润分配给成员。只有将利润分配给成员的组织才被视为营利性组织。然而,对于一般民事合伙来说,合伙组织经营所得利润将分配给合伙成员。因此,这一说法也无法解释民事合伙不具有营利性的问题。
根据利润再投资理论,若组织经营所得利润主要用于再投资,即用于扩大自身经营规模或投资于其他经营活动从而获取更多利润,则该组织具有营利性;若经营所得利润主要用于生活消费,则该组织不具有营利性。对于一般的民事合伙来说,合伙成员主要将经营所得利润用于生活消费,虽然也可能有部分投资行为,但其对于经营所得利润的支配主要在于生活预算中,而非像商事合伙那样将利润用于扩大经营规模以获取更多利润。因此,利润再投资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民事合伙的非营利性。
合伙合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合伙合同作为商事合同,需注意当事人资格、禁止人群、协商与约定、出资方式、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以及合同的生效和修改等方面。合伙合同在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但成立生效的合伙合同并不等同于成立的合伙企业。
已分配利润公司破产清算的追回问题,以及破产案件的管辖规定。根据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已分配利润不能追回,但特定情况下的财产转让如无偿转让和以明显不合理价格交易可追回。同时,涉及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无效行为,管理人有权追回。关于破产案件的管辖,遵循地域管辖、
逃税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刑罚和立案标准。逃税罪指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逃税罪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立案标准涉及逃税数额、时间和行为性质等方面。
民间借贷利息个税的相关问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借款利息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类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等,均适用超额累进税率或比例税率。对于劳务报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也适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