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一,对于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应当立案追诉。资助的定义包括为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筹集、提供经费、物资或者提供场所以及其他物质便利的行为。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包括预谋实施、准备实施和实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款,对于走私伪造的货币,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二百张(枚)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对于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对于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条,对于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对于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一,对于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对于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对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对于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个人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单位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五条,对于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六条,对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非法牟利,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对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对于金融机构、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如果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一百万美元以上外汇被骗购或者逃汇一千万美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需要注意的是,本条规定的“诈骗”指的是对方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犯罪,不以对方当事人已经被人民法院判决构成诈骗犯罪作为立案追诉的前提。
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在立案侦查时需要遵循的六大原则。包括迅速及时原则、客观全面原则、深入细致原则、依靠群众原则、遵守法制原则和保守秘密原则。这些原则保证了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旨在揭露犯罪真相并防止国家机关滥用职权。
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符合的条件以及刑事案件的侦查期限和审查起诉阶段的时间。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应确保定罪量刑的事实有证据证明,证据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并排除合理怀疑。公安立案到结案的时间因案件情况不同而异,一般公安阶段时间为二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必须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进行讯问。讯问是司法机关为了收集证据、查明案情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诉讼当事人进行的查问。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时,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包括对是否符合逮捕条件有疑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高利转贷罪的起诉标准包括两种情形:一是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高利转贷的;二是高利转贷的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高利转贷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以转贷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