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在不满意刑事生效判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申请再审(申诉)来寻求救济。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这并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需符合一定条件,人民法院才会重新审判。首先,如果有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原判决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且可能影响定罪量刑,那么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其次,如果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存在矛盾,也应当重新审判。此外,如果原判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或者违反了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同样应当重新审判。最后,如果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也应当重新审判。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如首部、犯罪事实和证据、结论和附项等。文章还介绍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意义和权力以及刑事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通知相关人员和公开审判等流程。
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的提起条件和处理方式。自诉案件需被害人提供证据,法院认为证据不足可劝撤或驳回。轻微刑事案件可自诉或公诉,如被害人直接起诉至法院证据不足,可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转入公诉程序。公安机关侦查结束后应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诉案件转为自诉案件的和解程序。当事人有权进行和解并签订协议书。自诉案件包括被害人报案、提供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等。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但某些案件不适用调解程序。审理期限根据被告人是否羁押有所不同,未羁押的应在六个月内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