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诉案件无法获得刑事谅解书时,即受害人不接受或不满意嫌疑人的赔偿时,嫌疑人可以委托律师进行调解,以尽量满足受害人的请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以下列公诉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真诚悔罪,并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的谅解,并且被害人自愿和解,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和解:
1. 涉及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可能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2. 除渎职犯罪以外的过失犯罪案件,可能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五年内曾经故意犯罪,则不适用上述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法发[2013]14号),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来决定减少基准刑的幅度。
具体而言:
1. 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2. 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3. 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没有赔偿,但取得了谅解,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法院会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
被害人谅解适用于具体有被害人的案件,主要出现在故意伤害、杀人、交通肇事、抢劫、盗窃、诈骗等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犯罪中。在不同类型的犯罪中,被害人谅解对量刑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纯粹的侵财犯罪,或者因婚姻、家庭、恋爱、邻里矛盾等民间纠纷而引发的侵犯人身权利犯罪,以及刑事自诉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属表示谅解能够较大程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因此,被害人谅解在量刑中具有更大的意义,可以较大幅度地从宽处罚。同时,根据罪行的轻重确定从轻处罚的比例,对于罪行严重的被告人,不得适用最高比例的从轻处罚,以避免不良现象,即罪行越重者所得量刑利益越大。
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或其家属表示谅解的原因多种多样,不仅限于被告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认罪悔罪、提供生活帮助、社区义务劳动等正当原因,还包括被迫接受不足额赔偿的情况,如迫于被告人势力、威胁或因生活困窘而被迫接受不足额赔偿,但仍表示谅解。在具体掌握情况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对于基于正当原因而真诚谅解的被害人,可以较大幅度地从宽处理;对于谅解的真实程度不高的被害人,应严格控制从宽处罚的幅度。
在司法实践中,被告人的认罪和悔罪态度往往是取得被害人或其家属谅解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在犯罪较轻或初犯、偶犯的情况下。因此,在确定被害人谅解的从宽处罚幅度时,还应注意考察被告人的认罪和悔罪程度。对于仅仅因为足额赔偿而获得被害人或其家属谅解,而认罪和悔罪程度不高的被告人,一般不适用较高的从轻量刑比例。
审查起诉的概念、作用、法律依据、流程和参考案例。审查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不起诉或撤销案件的诉讼活动。审查起诉过程中,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如调查核实证据,确保程序合法。参考案例中的甲涉嫌故意杀人案,因存在
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殊性。对比了刑事自诉案件与刑事公诉案件的区别,详细阐述了刑事公诉案件的流程,包括立案、侦查、拘留、逮捕、审查起诉等阶段。同时,文章还强调了刑事诉讼案件的时效对于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和及时性中的重要
轻伤二级可以通过签署刑事谅解书来减轻刑罚。刑事谅解书是指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并由被害人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谅解书一般在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其在刑法上具有减轻刑罚的效力。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
1、由检察机关提起重婚罪诉讼,则属于公诉案件,作为婚姻受害方的当事人无资格提出撤诉; 2、由婚姻受害人自己提起重婚罪指控,则属于自诉案件,受害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撤诉,“特赦”涉嫌重婚罪的被告人。”可见,即使被告人涉嫌重婚罪一审被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