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诉案件无法获得刑事谅解书时,即受害人不接受或不满意嫌疑人的赔偿时,嫌疑人可以委托律师进行调解,以尽量满足受害人的请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以下列公诉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真诚悔罪,并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的谅解,并且被害人自愿和解,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和解:
1. 涉及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可能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2. 除渎职犯罪以外的过失犯罪案件,可能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五年内曾经故意犯罪,则不适用上述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法发[2013]14号),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来决定减少基准刑的幅度。
具体而言:
1. 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2. 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3. 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没有赔偿,但取得了谅解,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法院会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
被害人谅解适用于具体有被害人的案件,主要出现在故意伤害、杀人、交通肇事、抢劫、盗窃、诈骗等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犯罪中。在不同类型的犯罪中,被害人谅解对量刑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纯粹的侵财犯罪,或者因婚姻、家庭、恋爱、邻里矛盾等民间纠纷而引发的侵犯人身权利犯罪,以及刑事自诉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属表示谅解能够较大程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因此,被害人谅解在量刑中具有更大的意义,可以较大幅度地从宽处罚。同时,根据罪行的轻重确定从轻处罚的比例,对于罪行严重的被告人,不得适用最高比例的从轻处罚,以避免不良现象,即罪行越重者所得量刑利益越大。
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或其家属表示谅解的原因多种多样,不仅限于被告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认罪悔罪、提供生活帮助、社区义务劳动等正当原因,还包括被迫接受不足额赔偿的情况,如迫于被告人势力、威胁或因生活困窘而被迫接受不足额赔偿,但仍表示谅解。在具体掌握情况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对于基于正当原因而真诚谅解的被害人,可以较大幅度地从宽处理;对于谅解的真实程度不高的被害人,应严格控制从宽处罚的幅度。
在司法实践中,被告人的认罪和悔罪态度往往是取得被害人或其家属谅解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在犯罪较轻或初犯、偶犯的情况下。因此,在确定被害人谅解的从宽处罚幅度时,还应注意考察被告人的认罪和悔罪程度。对于仅仅因为足额赔偿而获得被害人或其家属谅解,而认罪和悔罪程度不高的被告人,一般不适用较高的从轻量刑比例。
刑事诉讼法中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影响。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若发现证据不足或可能存在非法收集证据的情况,可选择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经过二次补充侦查后,如仍认为证据不足,将做出不起诉决定,涉案人员不会有案底记录,对其个人声誉和未来发展有积极影响。
公诉案件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法律咨询。公诉案件是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而提起诉讼的案件。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关于原告代理人对刑事部分判决的疑问,律师解答称只能申请抗诉。文章还强调了公诉案件的重要性和作用,包括打击犯罪
刑事案件中的撤案程序。在派出所立案侦查过程中,若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停止侦查。自诉刑事案件中,自诉人可在判决前与被告人和解或撤回自诉,但涉及特定情况则不适用调解。公诉案件的撤案决定权在检察机关,受害者可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接受调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特
公诉案件的审理期限。一般公诉案件应在一个月内宣判,最长不超过一个半月。特殊公诉案件可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延长至两个半月。改变管辖或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审理期限重新计算。人民法院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尽量缩短办案期限,提高工作效率和办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