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案件审查完毕后,如果需要提起公诉,应当由检察长决定或由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在实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情况下,主诉检察官对其办理的部分案件可以决定提起公诉。
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享有以下诉讼权利:
被害人有权控告犯罪嫌疑人,并可以在公诉案件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有权申请回避主审法官或其他参与审理的人员,并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代理自己的诉讼权益。
被害人有权参加法庭调查和辩论,对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陈述和辩护。
被害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作证,调取新的证物并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相关证据。
被害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的,自收到判决书后的五天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被害人对生效裁判不服的,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重新审理相关案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被害人认为公安、检察机关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不立案、不起诉的,可以行使以下权利:
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可以请求人民检察院予以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决定书后的七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如果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如首部、犯罪事实和证据、结论和附项等。文章还介绍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意义和权力以及刑事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通知相关人员和公开审判等流程。
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的提起条件和处理方式。自诉案件需被害人提供证据,法院认为证据不足可劝撤或驳回。轻微刑事案件可自诉或公诉,如被害人直接起诉至法院证据不足,可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转入公诉程序。公安机关侦查结束后应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诉案件转为自诉案件的和解程序。当事人有权进行和解并签订协议书。自诉案件包括被害人报案、提供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等。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但某些案件不适用调解程序。审理期限根据被告人是否羁押有所不同,未羁押的应在六个月内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