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重复追诉的原因复杂多样。然而,国家刑事追诉权的过度行使、法院追诉化倾向以及被告人地位的非当事人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制度原因。为了保护被告人的诉讼权利,限制重复追诉是必要的,因此需要对检察机关的追诉权进行适度的限制。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了被告人无罪判决的情形。根据该规定,如果根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法院应当作出无罪判决。同时,该法废除了原有的公诉机关撤诉制度。新的刑诉法明确规定,一旦检察机关撤诉,不得重新起诉和受理,以严格控制公诉权的滥用。
由于我国没有陪审团制度和正当程序规则的支持,简单地奉行国外司法理念将导致我国司法制度的失去自我。然而,为了保护人权的最低限度要求,可以适度运用“双重危险”原则。所谓“双重危险”是指被告人不得因同一个罪行而受到重复起诉和双重审判。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一旦陪审团宣誓,第一次危险就构成。在各州法院,第一个证人出庭或者第一份证据在法庭上出示,也意味着第一次危险的成立。在此阶段,检察机关撤诉后再行追诉将被禁止。
为了减少对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侵犯,必须对检察机关法庭调查后的撤诉及撤诉后的重复追诉行为进行严格控制。公诉机关的追诉时间和次数应纳入司法审查的范畴,不能随意撤诉和重新起诉。法庭的审查应以一审程序中公诉机关是否实现追诉权为标准。在法庭调查阶段,如果控方提请撤诉,可以得到法庭的许可。然而,如果控方在法庭调查完毕后申请撤诉,将一概不予批准。检察机关无权再补充在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应获得的证据去证明侦查、起诉行为的合法性,否则,被告人将遭遇“双重危险”。法官应在法庭辩论后及时就法庭调查中控辩双方出示,并以经过交叉询问等方式质证的现有合法证据做出权威判决。检察机关在撤诉后就同一被告人的同一行为再行提起公诉将视为非法而不被接受。因为一旦案件进入第一审程序法庭审理阶段,法庭的任务是准确判断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何罪,而公诉机关的任务是充分展示证明被告人有罪、罪重、罪轻的证据,推翻被告人无罪的先前假设,达到控制犯罪的诉讼目的。当公诉方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或不足以对抗辩方提供的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时,将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法院应直接依据无罪推定原则宣告被告人无罪,而不是规避法律的撤诉权的启动。
五年后再犯赌博罪是否属于累犯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属于累犯。对于赌博罪,如果符合聚众赌博的立案追诉标准,应当以营利为目的并被追究刑事责任。用作赌注的款物、
审查起诉的概念、作用、法律依据、流程和参考案例。审查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不起诉或撤销案件的诉讼活动。审查起诉过程中,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如调查核实证据,确保程序合法。参考案例中的甲涉嫌故意杀人案,因存在
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殊性。对比了刑事自诉案件与刑事公诉案件的区别,详细阐述了刑事公诉案件的流程,包括立案、侦查、拘留、逮捕、审查起诉等阶段。同时,文章还强调了刑事诉讼案件的时效对于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和及时性中的重要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中的高利转贷案规定。高利转贷罪是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并涉及特定金额和多次行政处罚的行为。同时强调,企业闲置银行贷款并收取高额利息也可能构成高利转贷罪。属于结果犯,只有在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