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担任控诉职能的当事人,享有独立的诉讼地位,并拥有广泛的诉讼权利。
1. 控告、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
2. 申请回避、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3. 参加法庭调查、辩论的权利。
4. 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物和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的权利。
5. 请求抗诉的权利,即对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的情况下,自收到判决书后的五天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6. 申诉的权利,即对生效裁判不服的情况下,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再审。
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也需要履行一定的诉讼义务。
1. 如实向公安司法机关陈述案件事实。
2. 接受公安司法机关的传唤。
3. 按时出席法庭参加诉讼。
4. 遵守法庭纪律等。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被害人认为公安、检察机关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不立案、不起诉的情况下,可以行使以下权利: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7条的规定,被害人可以请求人民检察院予以法律监督,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的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5条的规定,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不服的情况下,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7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如果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四十一条委托诉讼代理人,参照本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等。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法律援助的相关问题。包括应该指定法律援助的刑事案件的情形,如公诉人出庭的案件和涉及可能被判处死刑、未成年被告等情况;还包括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情况,以及哪些情形下法律援助中心不提供援助。涉及了刑事和民事案件的各种细节规定,包括被害人、被告人等各方面的规
审查起诉的概念、作用、法律依据、流程和参考案例。审查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不起诉或撤销案件的诉讼活动。审查起诉过程中,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如调查核实证据,确保程序合法。参考案例中的甲涉嫌故意杀人案,因存在
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殊性。对比了刑事自诉案件与刑事公诉案件的区别,详细阐述了刑事公诉案件的流程,包括立案、侦查、拘留、逮捕、审查起诉等阶段。同时,文章还强调了刑事诉讼案件的时效对于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和及时性中的重要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可以在检察院提起公诉前提出,而最晚提出的时间是法院作出判决之前。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