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期间的计算是指双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向裁判方提出纠纷并请求解决的活动。期间的计算以小时、日、月为单位,开始的小时、日不计算在内。此外,为了保证实际的诉讼期间,计算期间时,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上诉状或其他诉讼文件只要在期间届满前交给邮局寄出,即使在路途上,也不算过期。路途上的时间是指司法机关邮寄送达文书及当事人向司法机关邮寄诉讼文书在路途上所占用的时间。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避免因路途较远而导致当事人失去诉讼权利。
在期间的计算过程中,如果最后一天是节假日,处理方式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将期间的届满日期延至节假日后的第一天。第二种情况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人身权益,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在押期间,应当计算到期间届满时止,不能因为节假日而延长在押期间。
在诉讼期间的计算过程中,当事人可能因各种原因耽误了诉讼期间,无法及时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当事人是由于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耽误了期限,就丧失了实施该诉讼行为的权利。如果当事人由于客观上遇到了一些特殊情况,导致期限耽误,可以按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期限顺延。申请顺延的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遇到一些当事人不能抗拒的原因,如地震、水灾、台风等情况,交通断绝,无法进行某种诉讼行为,导致期限耽误;二是当事人有其他正当的理由,如因病住院动手术等,导致无法按时完成某项诉讼行为。
为了保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当事人在解除障碍后的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顺延期间,以继续完成应当在期满以前完成的诉讼活动。当事人需要口头或书面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如果在五日内没有申请,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诉讼行为。人民法院在接到申请后,会认真审查,如果认为该申请确实有正当理由,应当裁定准许顺延计算。顺延期间只能补足实际耽误的时间,而不能延长法定期限。
中国刑事公诉权所面临的监督问题及其成因。在监督侦查机关和审判机关的过程中,公诉权被视为较为弱小。文章分析了公诉权在监督中的困境,包括侦查程序垄断、审判权独立性的压力、公诉监督缺乏有效的制约形式以及检察机关内部存在的问题等。因此,当前需要加强公诉权的独
审查起诉的概念、作用、法律依据、流程和参考案例。审查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不起诉或撤销案件的诉讼活动。审查起诉过程中,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如调查核实证据,确保程序合法。参考案例中的甲涉嫌故意杀人案,因存在
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殊性。对比了刑事自诉案件与刑事公诉案件的区别,详细阐述了刑事公诉案件的流程,包括立案、侦查、拘留、逮捕、审查起诉等阶段。同时,文章还强调了刑事诉讼案件的时效对于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和及时性中的重要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检察院的领导职责。具体内容包括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议案和法律解释要求,领导和指导下级检察院工作,行使刑事案件侦查权,审查批准逮捕和提起公诉,监督法律文书执行,提起公益诉讼,监督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活动以及审查决定是否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