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扮演着执行控诉职能的当事人角色,拥有独立的诉讼地位,并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以下是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主要诉讼权利:
一、控告、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被害人有权对犯罪行为进行控告,并可以在公诉案件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二、申请回避、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被害人有权申请回避法庭成员,并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
三、参加法庭调查、辩论的权利:被害人有权参加法庭的调查和辩论环节,发表意见和申辩。
四、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物和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的权利:被害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作证,调取新的证物,并可以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
五、请求抗诉的权利:如果被害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可以在收到判决书后的五天内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六、申诉的权利:如果被害人不服生效裁判,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再审。
除了享有诉讼权利外,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也有一些诉讼义务需要履行:
一、如实陈述案件事实:被害人需要向公安司法机关如实陈述案件的事实。
二、接受公安司法机关的传唤:被害人应当接受公安司法机关的传唤,并配合调查。
三、按时出席法庭参加诉讼:被害人需要按时出席法庭,参加诉讼,并遵守法庭纪律。
如果被害人认为公安、检察机关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不立案、不起诉,可以行使以下权利: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7条的规定,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可以请求人民检察院予以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5条的规定,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决定书后的7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如果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如首部、犯罪事实和证据、结论和附项等。文章还介绍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意义和权力以及刑事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通知相关人员和公开审判等流程。
审理附带民事上诉案件的法律程序。在发现刑事和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均有错误时,应一并改判。在第二审中,若附带民事部分生效但民事部分有错,应按审判监督程序纠正。若刑事部分有错,应指令再审并将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一并审理。对于第二审自诉案件,可调解或自行和解,必要
刑事案件在公诉科中如何变更强制措施以及提起公诉的条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公诉科负责审查并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提起公诉的条件包括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凿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法院超过审理期限未判决的处理方式。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向上一级法院或检察机关申请司法监督程序。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如有特殊情况可延长,但须经相关领导批准。当事人可在特定情况下向检察机关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如被驳回再审申请、法院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