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扮演着执行控诉职能的当事人角色,拥有独立的诉讼地位,并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以下是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主要诉讼权利:
一、控告、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被害人有权对犯罪行为进行控告,并可以在公诉案件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二、申请回避、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被害人有权申请回避法庭成员,并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
三、参加法庭调查、辩论的权利:被害人有权参加法庭的调查和辩论环节,发表意见和申辩。
四、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物和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的权利:被害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作证,调取新的证物,并可以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
五、请求抗诉的权利:如果被害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可以在收到判决书后的五天内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六、申诉的权利:如果被害人不服生效裁判,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再审。
除了享有诉讼权利外,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也有一些诉讼义务需要履行:
一、如实陈述案件事实:被害人需要向公安司法机关如实陈述案件的事实。
二、接受公安司法机关的传唤:被害人应当接受公安司法机关的传唤,并配合调查。
三、按时出席法庭参加诉讼:被害人需要按时出席法庭,参加诉讼,并遵守法庭纪律。
如果被害人认为公安、检察机关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不立案、不起诉,可以行使以下权利: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7条的规定,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可以请求人民检察院予以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5条的规定,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决定书后的7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如果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再审申请的适用范围和程序。再审适用于人数众多或法律关系简单的案件,如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当事人需向原审法院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再审申请程序包括当事人提交材料、法院审查、裁定再审或驳回申请等步骤。法律明确了再审的时效、主体和适用范围,已生效的解除婚
再审的定义和程序,再审是对已经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的活动。再审可以由本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对于刑事案件再审是否开庭审理取决于具体情况,某些再审案件需开庭审理如第一审程序审理的案件等,而其他一些情况可以不进行开庭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中关于再审申请次数限制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存在明显错误的情况下可以向上一级或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再审申请次数有限制。具体限制包括被驳回后的再次申请、经过再审判决的案件再次申请以及检察院作出不予建议或抗诉后的申请,
医疗事故的法律程序,包括基本事项、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等。患者可以选择提起医疗侵权民事赔偿或医疗技术服务合同纠纷之诉,而医疗机构只能提起医疗技术服务合同纠纷之诉。文中还详述了当事人应提交的材料及证据,以及各个程序中的具体步骤和要点。同时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