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向被告人发问:被害人有权在法庭上向被告人提问,以了解案件事实和维护自身权益。
2. 向证人质证:被害人有权在法庭上对证人进行质证,以揭示真相和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
3. 发言并参加辩论:在法庭调查结束后,被害人有权在庭审中发表意见,并参与辩论,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4.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若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获得赔偿。
5. 对免于起诉决定提起申诉:被害人有权对人民检察院决定免于起诉的案件提出申诉,以维护自身权益。
6. 对已生效判决或裁定提出申诉:被害人有权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提出申诉,以寻求司法救济。
1. 协助被害人行使诉讼权利:代理人应协助被害人在庭审中向被告人发问、向证人质证,并在庭审后发表意见和参与辩论,确保被害人的声音得到充分表达。
2.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代理人有责任帮助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以维护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
3. 提出申诉:代理人应代表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决定免于起诉的案件提出申诉,以及对已生效判决或裁定提出申诉,以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诉讼代理人的协助,被害人能够更好地行使其诉讼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免予起诉的概念、决定及条件。免予起诉适用于公诉案件,由检察院依法自主决定。免予起诉的条件包括犯罪行为构成犯罪并应负刑事责任,以及被告人具有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的情节。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免予起诉决定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包括制作免予起诉决定书并公开宣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如首部、犯罪事实和证据、结论和附项等。文章还介绍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意义和权力以及刑事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通知相关人员和公开审判等流程。
免于刑事起诉的法律程序,包括不起诉的法律规定、不起诉决定书的内容以及处理措施和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在公诉机关确认被告人已经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因犯罪情节轻微可做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决定书需明确被起诉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事实、不起诉的根据和理由等。对于被不起
一份刑事起诉状的格式和内容,涉及被告人、辩护人、公安局等的基本信息以及公诉事实等,经检察院审查起诉认为被告人触犯了刑法,依法提起公诉。主要内容涉及对案件侦查的总结和对被告人行为的法律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