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职能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刑事诉讼主体在刑事程序中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或可以发挥的特定作用。在现代刑事诉讼中,由于控诉与审判的分离、被告人获得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形成控、辩、审三种基本诉讼职能共存的局面。
1、控诉职能控诉职能是指向人民法院揭露、证实犯罪并要求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确定刑罚权的职能。控诉职能的存在主要是基于国家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其行使主体要包括:公诉人、自诉人和被害人等。
2、辩护职能辩护职能是指针对犯罪嫌疑或指控进行反驳,说明犯罪嫌疑或指控不存在、不成立,要求宣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从轻、减轻、免除刑罚处罚的职能。人权、民主思想的传播、程序公正化观念的进行以及宪政制度的建立,是产生辩护职能的决定性因素。行使辩护职权的主体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等。3、审判职能审判职能是指通过审判确定被告人是否犯有被指控的罪行和应否处以刑罚以及处以何种刑罚的职能。
审判职能存在的理论根据是基于公证处理刑事案件的需要以及权利运行的科学要求,其行使主体只有一个,即是人民法院。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如首部、犯罪事实和证据、结论和附项等。文章还介绍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意义和权力以及刑事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通知相关人员和公开审判等流程。
刑事诉讼中的各阶段及其时限。文章详细阐述了拘留、侦查、审查起诉、一审、二审以及发回重审等阶段的时限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最多为37天,侦查阶段应在7个月内结束,审查起诉不超过6个半月,一审期限为9个半月,二审期限为4个半月,发回重审的期
刑事案件中的和解和撤诉问题。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有权起诉,而法院对于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当事人可达成和解协议以解决纠纷并选择撤诉,但法院需审查和解协议是否合法且保障双方自愿平等原则。若一方不履行协议,对方可另行起诉。
单位是否可被追究伪证罪责任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第305条的规定,伪证罪的主体仅限于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不包括单位。因此,单位不能被追究伪证罪责任。该文章还详细解释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处罚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