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参加人 > 民事诉讼中证人的到庭要求

民事诉讼中证人的到庭要求

时间:2025-09-08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5904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除非经过人民法院许可,否则证人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不得拒绝到庭作证。如果证人未能到庭,其证言将不能作为证据采纳。

特殊情况下的证人到庭要求

根据该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有以下特殊情况之一的,可以经过人民法院许可,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1. 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证人;
  2. 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证人;
  3. 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证人;
  4. 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证人。

刑事诉讼中证人的到庭要求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证人不到庭,其证言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质证并经查实可以作为定案依据。

证人证言的分类

根据证人证言的来源和形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两类:

  1.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原始证据是指证人直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传来证据则是经过转述或从他人处获得的证据。
  2.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证人证言属于言词证据,以言词形式表现。言词证据是陈述人直接或间接感知的与案件有关的事实。

证人证言的效力

证人证言可以作为直接证据或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与案件主要事实直接相关的证据,可以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间接证据则是与待证案件事实间接相关的证据,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事实。

证人证言的优点在于其直观明确的感受,但缺点在于时间久了容易遗忘模糊,并且受客观环境和感知水平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法官需要综合审查判断证人证言的效力。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民事诉讼中的先予执行救济

    民事诉讼中的先予执行救济。当事人对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在5日内申请复议。为了获得先予执行救济,需要满足条件:当事人之间事实基本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申请人有实现权利的迫切需要;案件的诉讼请求属于给付之诉;被申请人有履行的能力。

  • 人民陪审员参与调解的法律规定

    人民陪审员参与调解的相关法律规定。人民陪审员可以参与调解,但有限制,不得参与以其身份先行调解的案件。调解在民事诉讼中重要且广泛应用,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调解遵循自愿原则,但对于离婚纠纷,法律规定必须组织当事人进行强制调解。

  • 民事诉讼庭审答辩程序及要点

    民事诉讼中被告的答辩程序及要点。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后的15日内提交答辩状,答辩内容主要包括辩驳原告的事实和理由、评估原告的诉讼请求、质疑原告证据的充足性以及判断本案责任。被告可根据案件情况灵活答辩。如证据需提交,需在答辩期限内一并提交法庭。在特殊情况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诉讼中止

    中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关于诉讼中止的相关内容。诉讼中止的情形包括当事人死亡或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不可抗拒的事由、依赖其他案件审理结果以及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一旦中止原因消除,诉讼将恢复进行。

  • 一般管辖
  • 交通事故诉讼中应掌握的技巧有哪些
  • 涉外民事纠纷的含义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