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辩护庭审中,首先需要对被告人进行询问核定身份,包括姓名、住址、拘留时间、逮捕时间、起诉书收到时间以及是否要求回避。
1、宣读起诉书,询问被告人是否认可。
2、公诉人询问被告人,包括是否认罪,犯罪时间、地点、次数是否与起诉书一致,逐项与起诉书核实。
1、公诉人将犯罪证据一一举证、展示,被告人及律师逐一确认。
2、被告人及律师是否有证据出示。
1、发表公诉意见,指出犯罪事实应当承担刑事处罚,说明被告人主客观都有犯罪事实,构成犯罪要件,罪名成立。
2、被告人及律师发表辩论意见,开脱罪责,力争无罪或降低惩罚。
解释判决结果,使被告人认罪,达到教育罪犯、节约行政成本(不上诉)。
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最基础、最核心的诉讼权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权:当对被告人进行讯问时,给予其陈述和辩解的机会。
2、诘问权:刑事被告人在庭审时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的权利。
3、调查证据申请权:刑事被告人可以申请法院调取证据并申请法院传唤证人、鉴定人,还有权请求与其他被告对质。
4、辩论权:刑事被告人享有就事实和法律进行辩论,就证据的证明力和程序问题进行辩论的权利。
5、选任辩护人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选任辩护人为自己提供法律帮助,进行辩护。
6、救济权:刑事被告人不服法院的判决或裁定,有权获得救济。
7、回避申请权:为了避免有回避原因的司法人员不回避而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被告人有权申请回避,以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
刑事辩护一般分为自行辩护、委托辩护和指定辩护。自行辩护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为自己进行的辩护,可以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进行。委托辩护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与法律允许的人签订委托合同,由他人为自己进行辩护。指定辩护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法院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为其辩护。
在刑事诉讼中,除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行使辩护权外,还可以由其他人协助行使,即辩护人行使。辩护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或法院指定,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依法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诉讼参与人。在中国,辩护人的范围较广泛,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等,但正在被执行刑罚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除外。
刑事速裁程序中的犯罪嫌疑人同意问题,规定只有犯罪嫌疑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时才能适用速裁程序。适用范围限于特定案件,包括可能单处罚金的案件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案件。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是基层法院适用速裁程序的前提。同时,《刑
关于瘫痪判刑的罪犯是否能申请保外就医的问题。文中详细介绍了保外就医的条件,包括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形。同时,也说明了取保候审手续的处理方式,包括申请流程、保证方式等。总之,是否允许瘫痪判刑的罪犯保外就医取决于是否满足相关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
抢夺罪的上诉立案时间及相关程序。上诉立案时间大约需要40多天。抢夺罪特征为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实施了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且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暴力或胁迫方法。抢夺罪的刑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而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相关内容。该罪行主要逮捕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人员,包括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及其他责任人。违反金融秩序,非法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人员将面临法律的制裁,根据涉及金额的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罪犯将面临不同的刑罚和罚金。单位犯此罪将被判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