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辩护庭审中,首先需要对被告人进行询问核定身份,包括姓名、住址、拘留时间、逮捕时间、起诉书收到时间以及是否要求回避。
1、宣读起诉书,询问被告人是否认可。
2、公诉人询问被告人,包括是否认罪,犯罪时间、地点、次数是否与起诉书一致,逐项与起诉书核实。
1、公诉人将犯罪证据一一举证、展示,被告人及律师逐一确认。
2、被告人及律师是否有证据出示。
1、发表公诉意见,指出犯罪事实应当承担刑事处罚,说明被告人主客观都有犯罪事实,构成犯罪要件,罪名成立。
2、被告人及律师发表辩论意见,开脱罪责,力争无罪或降低惩罚。
解释判决结果,使被告人认罪,达到教育罪犯、节约行政成本(不上诉)。
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最基础、最核心的诉讼权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权:当对被告人进行讯问时,给予其陈述和辩解的机会。
2、诘问权:刑事被告人在庭审时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的权利。
3、调查证据申请权:刑事被告人可以申请法院调取证据并申请法院传唤证人、鉴定人,还有权请求与其他被告对质。
4、辩论权:刑事被告人享有就事实和法律进行辩论,就证据的证明力和程序问题进行辩论的权利。
5、选任辩护人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选任辩护人为自己提供法律帮助,进行辩护。
6、救济权:刑事被告人不服法院的判决或裁定,有权获得救济。
7、回避申请权:为了避免有回避原因的司法人员不回避而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被告人有权申请回避,以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
刑事辩护一般分为自行辩护、委托辩护和指定辩护。自行辩护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为自己进行的辩护,可以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进行。委托辩护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与法律允许的人签订委托合同,由他人为自己进行辩护。指定辩护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法院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为其辩护。
在刑事诉讼中,除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行使辩护权外,还可以由其他人协助行使,即辩护人行使。辩护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或法院指定,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依法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诉讼参与人。在中国,辩护人的范围较广泛,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等,但正在被执行刑罚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除外。
刑事法庭审理程序的相关规定。包括开庭时提供当事人信息,法庭调查阶段审查犯罪事实和证据,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以及合议庭评议和审判阶段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和相关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具有法律效力。
军事法庭审理军人贪污案件的程序和规定。军事法庭依法审理,遵循《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在最高法的监督指导下行使审判权。其审判原则和制度保障公民法律平等,实行公开审判、辩护等制度。审理程序包括核查身份、开庭、宣布合议庭组成、询问是否回避等步骤,最后当庭
人民陪审员参加庭审的情形,依据相关法律,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及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案件需陪审员参与。对于可能判处重刑及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将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审理。此外,还介绍了刑事简易程序的特点,包括仅适用于基层法院、适用于第一审
刑事法庭审理程序,包括开庭、法庭调查、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审判等环节。文章详细描述了每个阶段的流程和特点,强调了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并指出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