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撤诉的条件如下:
撤诉的裁定可以采用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书面形式的裁定应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署,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然后送达双方当事人。口头形式的裁定应记录在笔录中。准予或不准予撤诉的裁定,当事人均不得上诉,也不得申请复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原告经传票传唤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可以按撤诉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那些并非必须到庭的当事人,无需多次传唤,只需一次传唤,且必须是书面传票传唤,而不是口头或电话传唤。
此外,在刑事审判实践中,对于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的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以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都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进行撤诉处理。如果原告应当预交但未预交案件受理费,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预交,通知后仍不预交或申请减缓免费未获人民法院批准而仍不预交的,将裁定自动撤诉处理。
当事人申请撤诉或依法可以按撤诉处理的案件,如果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人民法院可以不准许撤诉或不按撤诉处理。
如何申请检察院启动刑事抗诉程序。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请求。检察院在收到请求后五日内应作出决定并答复。同时,上诉和抗诉的期限分别为十日和五日,从接到判决书或裁定书的第二日算起。
民事诉讼的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一审程序包括起诉、立案、排期开庭、开庭审理、宣判等环节,二审程序则包括立案、开庭、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法庭调解等环节。在宣判后,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满,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或申请再审。
第二次开庭的性质及其与调解程序的关系。第二次开庭是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未能得出最终判决,需继续审理的情况。法律对案件审结时间有明确规定,包括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但第二次开庭不等于调解程序,调解是在一审和二审前当事人申请的法律程序。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中的累犯是否适用问题。根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实施细则》,对于具有累犯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适用速裁程序。此外,细则还规定了其他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情形,如涉及未成年人、盲人等特殊情况以及案件中存在异议等情形。同时,也规定了符合速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