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刑事案件拖延审判,当事人可以向该法院的纪检部门反映情况。纪检部门会采取催办措施,促使案件得到审判。
当事人可以向同级的人民检察院反映拖延审判的情况。人民检察院会提出纠正违法通知,要求法院加快审判进程。
如果刑事案件在本级法院拖延审判,当事人可以向上级法院反映情况。上级法院刑庭会督办本级法院,促使案件尽快审判。
法庭审判的所有活动都必须由书记员记录在笔录中,并经审判长审阅后,由审判长和书记员签名。
法庭笔录中的证人证言部分,应当当庭宣读或者交给证人阅读。证人在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或盖章。
法庭笔录应当交给当事人阅读或宣读。如果当事人认为记录有遗漏或错误,可以要求补充或更正。当事人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或盖章。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在受理后的两个月内宣判,最晚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符合本法第158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需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完毕后,将案件移送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刑事案件中的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的审理时限。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在拘留后24小时内进行讯问,律师可介入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半个月。审判阶段,法院应在一个月内宣判,特殊情况下可再延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中的累犯是否适用问题。根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实施细则》,对于具有累犯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适用速裁程序。此外,细则还规定了其他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情形,如涉及未成年人、盲人等特殊情况以及案件中存在异议等情形。同时,也规定了符合速裁程序
刑事速裁程序的相关内容。该程序主要针对事实清楚、被告人认罪认罚、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的轻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简化了庭前讯问和开庭通知等环节,审理期限通常为受理后十日内审结。其适用条件包括案件级别、可能判处的刑罚、案情清晰度以及被告人的意愿等。速裁
刑事案件一审审理期限的相关问题。在中国,按照普通程序,审理期限通常为两个月内宣判,不超过三个月。涉及死刑、附带民事诉讼或复杂案件可经批准延长。特殊情况需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批准再延长。改变管辖或补充侦查后,需重新计算审理期限。另外,刑事案件在被检察官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