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刑事第一审程序 > 刑事诉讼第一审审理程序包括哪些

刑事诉讼第一审审理程序包括哪些

时间:2024-01-24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09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的法庭审理程序

第一阶段:开庭

开庭是法庭审理的开始,旨在为实质审理案件做好准备。开庭时,审判长应确认当事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案由。此外,宣布合议庭成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告知当事人对上述人员申请回避的权利,并告知被告人享有辩护权。

第二阶段:法庭调查

法庭调查是法庭审理的核心环节。在这一阶段,法庭必须在公诉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核对,以查明案情并为正确判决奠定基础。调查开始后,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审判人员对被告人进行审问。在审判长的许可下,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也可以向被告人提问。审判人员和公诉人询问证人时,应告知其要如实提供证言,并告知提供虚假证言或隐匿罪证的法律责任。当事人和辩护人有权申请审判长对证人和鉴定人提问,或请求审判长许可直接提问。审判长应制止与案件无关的提问内容。审判人员应向被告人出示物证并让其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和检查笔录以及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并听取当事人和辩护人的意见。

第三阶段: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是在调查阶段结束后进行的。如果法庭认为案情已经查清,当事人也没有提出需要补充调查的事实和证据,审判长会宣布法庭调查结束,开始法庭辩论。辩论应由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依次发言,辩护人进行辩护,并可以进行互相辩论。

第四阶段:被告人最后陈述

在辩论终结后,审判长宣布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第五阶段:评议、判决和宣判

当被告人最后陈述完毕,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合议庭根据已查明的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犯何罪、适用何种刑罚或免除刑罚的判决。在评议过程中,如意见分歧,应以少数服从多数,并将少数人意见写入评议笔录,由合议庭成员签名。

判决必须向当事人宣告,宣告一律公开进行。宣判可以当庭进行或另行安排日期。当庭宣判的,应在5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判的,应在宣告定期宣判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延期审理的情形

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时,可以延期审理:

  1. 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勘验的情况;
  2. 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并提出建议的情况;
  3. 合议庭认为案件证据不充分,或发现新的事实,需要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或自行调查的情况;
  4. 因当事人申请回避而无法进行审判的情况。

当出现上述情形时,法院可以决定延期审理。待影响审理进行的原因消失后,再行开庭审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什么是非法注射物

    非法注射物的概念及其危害,重点介绍了国家针对非法销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的行为所开展的专项行动。该行动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实施,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打击非法制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的行为。该行动将查处一批重大案件,曝光非法企业和单位

  • 刑事速裁程序是否需要犯罪嫌疑人同意

    刑事速裁程序中的犯罪嫌疑人同意问题,规定只有犯罪嫌疑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时才能适用速裁程序。适用范围限于特定案件,包括可能单处罚金的案件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案件。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是基层法院适用速裁程序的前提。同时,《刑

  • 抢夺罪上诉立案时间及程序

    抢夺罪的上诉立案时间及相关程序。上诉立案时间大约需要40多天。抢夺罪特征为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实施了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且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暴力或胁迫方法。抢夺罪的刑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而定

  • 非吸公司一般抓哪些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相关内容。该罪行主要逮捕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人员,包括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及其他责任人。违反金融秩序,非法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人员将面临法律的制裁,根据涉及金额的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罪犯将面临不同的刑罚和罚金。单位犯此罪将被判处罚金

  • 非吸罚款没钱交怎么办
  • 醉驾简易开庭的流程适用吗?醉驾酒精300如何处理?
  • 检察院已退侦是指什么意思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