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抗诉是指什么
时间:2024-11-02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刑事案件在审判的时候,并不是说完全的公平和合理的,有的时候相差太大,这样就需要刑事抗诉,那么这个刑事抗诉是什么意思呢,刑事抗诉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呢。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刑事抗诉是指什么”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刑事抗诉:重新审理并纠正判决错误的诉讼行为
一、抗诉的概念和类型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7条规定,抗诉是人民检察院发现或认为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提请审判机关依法重新审理并予以纠正的诉讼行为。抗诉分为对一审未生效裁判的抗诉和对生效裁判的抗诉两种,前者也称为上诉审程序的抗诉,后者也称为再审程序的抗诉。《刑事诉讼法》第181条所指的是对一审未生效判决、裁定的抗诉。
二、抗诉的主体和必要性
一审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一审未生效判决、裁定提出抗诉。抗诉的必要性包括以下情形:
- 人民法院采信自行收集的证据,未经庭审证明即作为裁判依据,导致错误判决。
- 人民法院不采纳公诉人庭前收集并经庭审质证的有效证据,仅因被告人翻供而判决无罪或改变事实认定,造成错误裁判。
- 人民法院审判活动严重违反法定诉讼程序,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等行为,影响公正裁判。
- 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错误,虽未导致畸轻畸重的量刑,但对社会产生恶劣影响。
- 因重要事实、法定情节认定错误而导致错误裁判,或者因判决、裁定认定犯罪性质错误,可能对司法实践产生不良效应。
三、抗诉的形式
刑事抗诉包括两种形式:
- 第二审程序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诉。
- 审判监督程序抗诉: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时,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诉。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意义
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维护上诉制度、促使一审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方面的意义。该原则能消除被告人担心加重处罚的顾虑,保障其依法上诉和充分行使辩护权,同时有助于发挥上诉制度的作用,保证两审制的贯彻执行,促使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和法律监
-
专门人民法院的责任
专门人民法院在我国人民法院系统中的特殊地位与责任。专门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其组织与职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法律来规定。专门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职权及
-
刑事判决无罪检察院抗诉当事人释放还是羁押
刑事判决无罪后检察院抗诉情况下当事人的处理。人民法院判决无罪后应立即释放当事人,即使检察院抗诉也不应影响释放。审判监督程序抗诉条件与第二审程序基本相同,但应从严掌握。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接受抗诉的法院应重新审理。
-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定义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定义和价值分析。该原则是为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消除其担心加重处罚而不敢上诉的顾虑,确保上诉制度的正常运行。此外,上诉不加刑原则也有助于促使一审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其适用范围包括被告人独立提起上诉的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的案件等。
-
下级检察院是否能将案件移送上级检察院立案侦查?
-
再审申请被驳回后可以到检察院抗诉吗
-
向检察院抗诉会受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