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抗诉是指当被害人或者公诉方认为刑事判决存在问题,并提供证据证实该判决确实存在错误时,或者检察院对法院的刑事判决有不同意见时,同级检察院可以向上级检察院提起刑事抗诉。刑事抗诉是相对于被告人上诉而设立的,一般情况下,被告人对判决有异议时可以提起上诉,但如果被害人或者公诉方对刑事判决有异议,就可以通过刑事抗诉来达到正确惩罚被告人的目的。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28条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根据这一规定,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发现或者认为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提请审判机关依法重新审理并予以纠正的诉讼行为。抗诉通常分为对一审未生效裁判的抗诉和对生效裁判的抗诉两种,前者也叫上诉审程序的抗诉,后者也叫再审程序的抗诉。《刑事诉讼法》所指的是对一审未生效判决、裁定的抗诉。有权对一审未生效判决、裁定抗诉的机关,是一审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
刑事抗诉的提起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就诉讼费负担的裁定提出抗诉,没有法律依据,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违反法律、法规规定”:
反贪局的法律地位及行政监督。反贪局是设立在检察院内的机构,属于司法监督范畴。行政监督方法包括检查、审查、调查等,其作用在于提供实践依据、预防和纠正违法行为以及保证执行法律。通过行政监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专门人民法院在我国人民法院系统中的特殊地位与责任。专门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其组织与职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法律来规定。专门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职权及
同案犯刑事判决书的证据能力问题。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刑事判决书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证据使用。然而,在具体实践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以确定其作为证据的可信度。文章还介绍了刑事判决书的定义和分类,以及上诉和抗诉的程序,第二审刑事判决的特点。
刑事判决无罪后检察院抗诉情况下当事人的处理。人民法院判决无罪后应立即释放当事人,即使检察院抗诉也不应影响释放。审判监督程序抗诉条件与第二审程序基本相同,但应从严掌握。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接受抗诉的法院应重新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