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诉主体
二审抗诉权主体是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注意】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它的一审判决和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对它的一审判决和裁定既不能上诉,也不能按照二审程序抗诉。最高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确有错误,只能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2、申请抗诉的主体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一审刑事判决不服,没有上诉权,只能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5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
【注意】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只对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享有请求抗诉权,而对未生效的第一审裁定则不享有这项权利。
(二)抗诉的理由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机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才能提出抗诉。这里的确有错误具体表现为:
(1)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有罪而判无罪,或者无罪判有罪的。
(3)重罪轻判,轻罪重判,适用刑罚明显不当的。
(4)认定罪名不正确,一罪判数罪、数罪判一罪,影响量刑或者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的。
(5)免除刑事处罚或者适用缓刑错误的。
(6)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
(三)抗诉的提起方式
抗诉应以书面形式,即必须制作抗诉书,不能采用口头形式。
(四)抗诉的途径
抗诉只能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不能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注意】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抗诉正确的,应当支持抗诉;认为抗诉不当的,应当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抗诉,并且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
(五)抗诉的撤回
(1)抗诉期内的撤回:人民检察院在抗诉期内撤回抗诉的,第一审人民法院不再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移送案件。
(2)抗诉期满后的撤回:如果实在抗诉期满后第二审人民法院宣告裁判之前撤回抗诉的额,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准许。
(六)抗诉后第一审裁判的生效问题
1、期满前:对于在抗诉期满前撤回抗诉的案件,第一审判决、裁定在抗诉期满之日起生效。
2、期满后:对于在抗诉期满后要求撤回抗诉,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第一审判决、裁定应当自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书送达元抗诉的检察院机关之日起生效。
人民检察院二审抗诉程序规定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条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详细]
提起上诉或者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期限是多长
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法院对检察院抗诉的态度。检察机关提出抗诉是履行职责的方式,法院应按照司法程序处理,除非有渎职行为。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条款,明确了抗诉的提出、程序、期限及提交方式等,并规定上级检察院可撤回不适当的抗诉。
刑事终止审理的法律规定及裁定书内容。文章介绍了刑事终止审理的法定情形,包括案件情节轻微、超过追诉时效等。文章还给出了刑事终止审理裁定书的范文,并指出当事人可以提出抗诉。文章旨在为公众普及刑事终止审理的相关知识,并提供了法律咨询渠道。
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维护上诉制度、促使一审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方面的意义。该原则能消除被告人担心加重处罚的顾虑,保障其依法上诉和充分行使辩护权,同时有助于发挥上诉制度的作用,保证两审制的贯彻执行,促使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和法律监
法院超过审理期限未判决的处理方式。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向上一级法院或检察机关申请司法监督程序。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如有特殊情况可延长,但须经相关领导批准。当事人可在特定情况下向检察机关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如被驳回再审申请、法院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