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明确规定检察院抗诉有哪些条件和范围
时间:2024-05-19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由于《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院对四类生效的民事裁判提起抗诉的理由与条件过于笼统,且未规定检察机关抗诉后的再审法院,因此,应当对之具体明确并与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相一致,即
明确抗诉程序及限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过一审和上诉程序后,当事人对于判决结果不满,有权进行抗诉。然而,抗诉的次数仅限一次,并且再审法院应为作出生效裁判的上一级法院。
限制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权范围
人民检察院在行使民事抗诉权时,应当明确限制其范围,以确保其职能的合理运行。具体而言,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权范围应包括以下方面:
- 审查诉讼程序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行为,以及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是否存在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 评估原生效判决或裁定是否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然而,对于纯属当事人之间利益关系的民事案件,一般不属于人民检察院抗诉的范围。
- 对于当事人未行使上诉权而在裁判生效后又向上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其抗诉的情况,人民检察院一般不予受理。
明确人民检察院出庭人员的权利义务
为确保抗诉程序的公正和有效进行,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出庭人员在庭审中的权利义务:
- 出庭人员有权宣读抗诉书,以确保庭审过程的透明。
- 在法庭最后陈述阶段,出庭人员可以进行补充发言,并对再审法庭的审判程序是否违法、适用法律是否准确提出口头或书面意见。
- 对于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应实行国家干预。出庭的检察人员可以参与法庭调查,并发表出庭意见。如果发现庭审活动违法,可以向再审法院提出建议。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反贪局的法律地位及行政监督
反贪局的法律地位及行政监督。反贪局是设立在检察院内的机构,属于司法监督范畴。行政监督方法包括检查、审查、调查等,其作用在于提供实践依据、预防和纠正违法行为以及保证执行法律。通过行政监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
公诉案件检察院不同意抗诉的应对措施
公诉案件检察院不同意抗诉时的应对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可向上一级检察机关提出申诉,应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申诉或控告。申诉处理程序需及时处理,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申诉进行审查并及时通知相关机关纠正。
-
刑事判决无罪检察院抗诉当事人释放还是羁押
刑事判决无罪后检察院抗诉情况下当事人的处理。人民法院判决无罪后应立即释放当事人,即使检察院抗诉也不应影响释放。审判监督程序抗诉条件与第二审程序基本相同,但应从严掌握。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接受抗诉的法院应重新审理。
-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包括其定义、意义以及刑事二审程序的性质与任务。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是根据不同主体的地位、立场、任务等形成的程序意义上的法律关系。刑事二审程序是对一审未生效裁判的错误进行救济的程序,其诉讼关系在二审中会有所变化。为了构建新的刑事二
-
二审并非终审,如何纠正错误判决
-
刑事二审强制措施期限
-
检察院抗诉民事案件有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