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检察院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根据其法定职权,对已经生效的民事判决和裁定发现错误的情况下,要求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案件的诉讼行为,也被称为民事抗诉。
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享有对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行为进行法律监督的权力。抗诉是人民检察院根据其法律监督权力而进行的职权行为。通过行使法律监督权力,人民检察院办理民事抗诉案件,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确保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因此,如果人民检察院发现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存在错误,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提出抗诉,而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理该案。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当案件不符合抗诉要求时,人民检察院自然不会提出抗诉。对于不满意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8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刑事案件二审中的庭审和书面审理两种审理方式的区别。庭审需要当事人亲自出席法庭进行口头陈述和辩论,而书面审理则基于书面材料做出判决或裁定。书面审理适用于事实清楚的上诉案件,而部分案件如事实不清、检察院抗诉或涉及死刑案件必须开庭审理。法院会根据具体案件情
刑事案件二审是否可以不开庭审理的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是否需要开庭审理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当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上诉案件,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以及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应当开
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维护上诉制度、促使一审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方面的意义。该原则能消除被告人担心加重处罚的顾虑,保障其依法上诉和充分行使辩护权,同时有助于发挥上诉制度的作用,保证两审制的贯彻执行,促使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和法律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的相关规定。内容包括立案程序、审理程序、新证据定义以及重新审理处理和指令再审案件的具体规定。规范了人民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审理,旨在确保刑事抗诉的合法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