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财产损失需报送的资料
(一)纳税人申请税前扣除财产损失,需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以下资料:
1.纳税人申报税前扣除财产损失的书面申请。内容包括损失的类型、损失的原因、损失的数额等;
2.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表。
(二)纳税人除报送以上资料外,还应按照财产损失的类型,报送其他相关资料:
1.纳税人申报坏帐损失时要根据坏帐损失产生的原因提供以下资料:
因债务人破产和死亡而形成的坏帐损失,应取得债务人所在地司法机关所出具的债务人已破产或死亡的法律文件、以债务人的破产财产或遗产偿还应收帐款情况的法律文件。
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还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所形成的坏帐损失,属境内发生的,企业应提供法院的败诉判决,或者提供应收款催收记录、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审核的债务人的财务报告;属境外发生的,企业应提供催收函电、驻外使领馆机构确认意见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出具的凭证。
对企业间借款而发生的坏帐损失,应提供银行单据及委托借款合同。对发出商品而形成的应收帐款,还应提供商品发票和货运部门证明。
2.纳税人申报存货损失,应区别不同情况提供盘存的记录、购货合同、入库单据、司法机关结案材料、品质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等资料。
3.纳税人申报固定资产损失时,除提供固定资产帐卡外,应视情况不同提供不同资料:
因盘亏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应附有详细的资产清查盘点报告。
因毁坏、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应取得有关技术部门的鉴定报告。
因被盗、贪污等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应提供有关司法机关的结案材料。
因变卖固定资产而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应提供转让合同或协议、资产评估报告。
4.纳税人申报对外投资损失时,应根据损失的性质提供以下资料:
对外投资合同、协议或章程;
中途转让、到期收回对外投资的有关文件、资料;
财务报表、已收回各期的投资受益;
如属于贪污、被盗、渎职等原因造成的损失,还应提供司法机关的结案材料。
其他能够证明损失的相关材料。
应收账款在设定质押后的处理方式,包括转让问题、清收与使用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在转让问题上,应收账款在质押后一般不得转让,出质人如欲转让需经质权人同意。在清收与使用问题上,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支付的款项应优先用于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在管理问题上,出质人应履行对
个人制造假账的法律处罚。对于情节不严重且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将受到《会计法》规定的罚款和行政处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和罚金,具体处罚程度取决于逃税数额和所占应纳税额的比例。文章还强调了伪造会计凭证的法律处罚
债权凭证制度的法律属性不明确的问题,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债权凭证并未改变人们对法院出具“法律白条”的认识,实施中增加了法院工作量,且缺乏明确的执行措施标准和有效监督。尽管设立债权凭证的初衷是保护债权人权益、提高法院执行效率,但实际上并未达到预期
国企是独资企业还是合伙企业的问题。明确国有独资公司是国有企业的一种形式,由国家单独出资,并由国务院或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独资公司股权转让的操作流程,包括股东会议讨论、律师调查、双方协商、报批和评估验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