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7条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在认为本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时,应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因此,抗诉是人民检察院发现或认为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时,提请审判机关依法重新审理并予以纠正的一种诉讼行为。抗诉通常分为对一审未生效裁判的抗诉和对生效裁判的抗诉两种,前者也称为上诉审程序的抗诉,后者也称为再审程序的抗诉。对一审未生效判决或裁定的抗诉是指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1条,对一审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提出的抗诉。有权对一审未生效判决或裁定进行抗诉的机关是一审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的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不服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在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答复请求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3条的规定,对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对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计算起点是接到判决书或裁定书的第二日。
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开始执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8条第2款第1项的规定,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或抗诉的判决和裁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因此,如果是一审案件,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否则,经过10日后判决开始执行。对于在判决前进行的羁押,每一日的羁押可以折抵两日的刑期。
反贪局的法律地位及行政监督。反贪局是设立在检察院内的机构,属于司法监督范畴。行政监督方法包括检查、审查、调查等,其作用在于提供实践依据、预防和纠正违法行为以及保证执行法律。通过行政监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执行步骤。刑事案件需经过立案侦查、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判决和执行等多个环节。检察院在审查后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时,会提起公诉,并提出量刑建议。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通常应在两个月内宣判,特殊情况下可延长。审理期限根据情况变化重新计
刑事诉讼中止的期限问题,介绍了中止审理的情形以及恢复审理的相关规定。中止审理可以发生在诉讼程序开始后的任何阶段,直到判决作出前。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恢复审理,且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此外,还阐述了延期审理与中止审理的区别,包括适用范围、适用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包括其定义、意义以及刑事二审程序的性质与任务。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是根据不同主体的地位、立场、任务等形成的程序意义上的法律关系。刑事二审程序是对一审未生效裁判的错误进行救济的程序,其诉讼关系在二审中会有所变化。为了构建新的刑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