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逐级报送有核准权的人民法院进行复查和核准的一系列步骤、方式和方法。这包括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两年的案件和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在本文中,除非特别说明,死刑复核程序指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的程序。
《刑事诉讼法》第199条到202条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了集中的规定。
根据第199条规定,死刑需要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除了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的死刑案件外,其他死刑案件都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而对于死刑缓期执行两年的案件,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核准。
根据第200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如果被告人不上诉,应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如果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可以提审或发回重新审判。而对于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以及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因此,死刑复核案件需要逐级上报最高人民法院。
根据第201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两年的案件,需要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而死刑缓期执行两年的判决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核准。
根据第202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和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必须由三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因此,死刑复核采用合议制,由三名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上述条款是《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全部规定,也是死刑复核程序最基本且效力最高的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死刑复核的核心,其他关于死刑复核的法律及解释必须以此为基础,不得超越《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本意和精神。
死刑复核程序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 逐级复核:死刑复核案件需要逐级上报最高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如果被告人不上诉,需要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而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以及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2. 合议制审理:死刑复核实行合议制,由三名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和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都需要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3. 核准权:死刑复核程序中,最高人民法院拥有核准权。除了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死刑案件外,其他死刑案件都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 死刑缓期执行:死刑复核程序中,涉及到死刑缓期执行两年的案件。这些案件需要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核准。
综上所述,死刑复核程序在刑事诉讼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逐级复核、合议制审理、核准权和死刑缓期执行等法律特征。
中国的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溯源。汉代初步建立了司法体系,包括死刑执行规范;南北朝时期死刑复核制度形成,皇帝和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握复核权;隋唐时期是法律司法制度发展的高峰,唐律对死刑复核程序做出了严格规定,并建立了司法监督体制,保障了死刑复核权的有效实施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的规定,包括一审判决死刑的复核程序、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死刑的复核要求、复核死刑案件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的复核结果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复核过程中的作用。新刑诉法对死刑复核有严格规定,旨在确保司法公正和准确。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死刑复核程序,其是审查和核准死刑案件的特殊程序。尽管法律规定中存在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但概念上存在混用情况,给实际操作带来困扰。为确保死刑案件的公正审判和合法执行,有必要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明确定义和规定。
贯穿于整个诉讼始终。 自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 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