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诉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罪犯在服刑期间同样享有这一权利。如果罪犯对生效的判决或裁定不服,他们可以提出申诉,要求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重新审查案件。
监狱和其他执行机关是负责执行国家刑罚的机构。对于罪犯提出的申诉,他们应当及时将申诉材料转交给人民检察院或原判人民法院进行处理。他们不能以任何形式或借口阻拦或扣压罪犯的申诉,并且不能因为罪犯提出申诉而认为其表现不好并给予处罚。
在执行刑罚过程中,监狱和其他执行机关应当根据罪犯提出的申诉或其他信息,如果认为判决可能存在错误,包括无罪判有罪、定性不当、量刑过重或过轻等情况,也应当将其转交给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处理。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在收到执行机关认为判决有错误并要求重新处理的意见或罪犯的申诉后,应当认真进行审查。
经审查,如果人民法院认为执行机关的意见正确,或者罪犯的申诉合理,应当重新审判案件。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原判确有错误,应当决定提起抗诉。但在新的判决或裁定作出之前,原判不会停止执行。如果经审查,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认为原判正确,申诉无理,可以驳回申诉,并将审查结果书面通知监狱等执行机关和申诉人。
对于被宣判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在徒刑或拘役期间,政治权利将被剥夺。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或拘役执行完毕或假释之日起开始计算。只有在没有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有期徒刑或拘役执行期间,罪犯才享有政治权利。根据刑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或拘役执行完毕或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在主刑执行期间有效。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的流程。当事人对不服的民事判决、裁定可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院将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如立案则对法院民事审判活动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抗诉。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将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抗诉,最终法院将开庭审理。
人民检察院对看守所进行事故监督的相关情形,包括被监管人非正常死亡、伤残、脱逃等事故。同时,也介绍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接受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时的注意事项,包括依法处理、紧急措施、记录成笔录等要求,以及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检察院对不同情形下复议复核期限的确定。对于不予立案决定的复核,期限为收到申请后的三十日内。对于没收保证金和罚款决定的刑事复议复核,公安机关应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于案情重大复杂的情况,经负责人批准可延长复核期限,但不得超过三十日。
公安刑事立案复核的程序。复议申请适用范围包括驳回申请回避、没收保证金决定、不予立案决定等的相关人员。复核申请适用于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刑事复议决定不服的情况。申请刑事复议可以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提出,而刑事复核必须为书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