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会计法 > 会计监督 > 会计监督有哪些要素

会计监督有哪些要素

时间:2023-11-24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168
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

监督主体

会计监督主体是指对会计活动施加影响的机构和人员,包括各单会计监督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作为会计监督的主体,具有特殊性。他们既是国家财经法规的维护者,又是本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需要维护国家利益和本单位的经济利益。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会计监督变得复杂和艰巨。当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不一致时,会计人员需要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但往往会面临各方面的阻力。因此,会计人员需要具备政策性和原则性的能力。

监督客体

会计监督的客体包括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和会计行为。组织机构是会计监督的具体承受对象之一,包括各类单位和企业。工作人员是会计监督的具体承受对象之二,包括会计人员和其他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会计行为是会计监督的具体承受对象之三,包括各种涉及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和财务管理的行为。

监督目标

会计监督目标是会计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状态。由于监督客体的不同,相关的目标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监督客体进行细致分析。例如,对于组织机构而言,会计监督的目标可能包括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防止财务舞弊等。对于工作人员而言,会计监督的目标可能包括确保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操守,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等。对于会计行为而言,会计监督的目标可能包括确保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促进财务管理的科学决策等。

监督依据

会计监督的依据实际上就是会计监督的标准,主要以各类会计规范作为约束、评价和指导会计工作的标准和依据。会计规范包括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它们规定了会计活动的基本原则、核算方法、报告要求等。会计监督依据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保护各方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和经济稳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年度报告的内容要求

    上市公司提交年度报告的相关内容要求。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公司年度报告需包含公司概况、财务会计报告和经营情况、董事等高管人员的简介及持股情况、已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情况,以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确保报告真实、准确、完整,有助于投资者

  • 基金托管人的主要职责

    基金托管人的主要职责与作用。其职责包括资产保管、执行投资指令、监督投资运作、复核审查基金资产净值及基金价格等。基金托管人在基金的运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保障基金资产的安全并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通过分离权利、监督投资运作以及会计核算和估值等方式履行职责。

  • 强化会计核算,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企业强化会计核算的重要性,通过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实施会计监督、做好会计分析和参与经济预测与决策,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并提高经济效益。会计机构负责人需要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各项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做好内部控制和约束机制,利用会计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从

  • 纳税人损坏或虚报账薄的法律处罚

    纳税人因损坏或虚报账薄导致的法律处罚问题。对于偷税行为,税务机关会追缴税款和滞纳金,并罚款。扣缴义务人同样会受到此类处罚。审计机关对各部门进行审计监督,单位应遵守法律法规采取合法的会计处理方法。

  • 监事会与董事会的关系
  • 什么是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 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有哪些监督管理要求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