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民事诉讼有助于在审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同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从而全面了解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当判处何种刑罚。对于许多刑事案件,例如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和侵犯财产罪,被告人的行为是否造成物质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是量刑的决定性因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司法机关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收集证据,证明被告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有利于减轻被害人在民事赔偿方面的举证责任,降低获得赔偿的难度。此外,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司法机关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其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及时弥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害。如果不实行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被害人必须等到刑事案件结束后再向民事审判庭提起诉讼,导致损害事实难以查清或损害赔偿难以实现。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助于查明被告人对其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害的态度,正确判断被告人是否悔罪及悔罪的态度以及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这对于在定罪量刑时正确执行中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非常重要。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助于避免刑事和民事部分分别处理产生的调查和审理上的重复,从而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对于附带民事原告人来说,附带民事诉讼有利于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就刑事和民事部分一并陈述和辩论,避免参与刑事诉讼后又要参与民事诉讼的麻烦。对于刑事被告人来说,有利于通过一个法庭、一次审判同时解决应当承担的两种责任,避免因一个犯罪行为受到两个法庭、两次审判的麻烦。对于其他诉讼参与人来说,也有利于避免参与两个法庭、两次审判带来的讼累。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助于避免刑事审判庭和民事审判庭分别处理刑事和民事问题可能出现的对同一案件作出相互矛盾裁判的问题,从而维护法院裁判的权威。
此外,法庭也可以调解诉讼费,而不是强制要求。同时,诉讼滞纳金的费用由原告先行垫付,然后由败诉方支付。
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支持问题。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仅支持物质损失赔偿,不支持死亡赔偿金或精神抚慰金赔偿请求。但犯罪嫌疑人自愿赔偿不被禁止。被害人家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等。同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情况也有相应规定
《民法典》生效背景下侵财案件中的民事责任问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因犯罪分子的破坏遭受财产损失时,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但精神损失赔偿不予受理,被告人非法占有或处置被害人财产,应依法追缴或责令退赔。追缴和退赔情况会影响量刑情节的考虑。
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因素,包括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经济能力等因素。同时,文章指出了我国现行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局限性,包括精神赔偿适用范围有限、不同法规赔偿标准不一等问题,特别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局限性。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起诉前的注意事项。法院受理此类案件需满足相关条件,包括刑事案件已受理、受害人因犯罪遭受物质损失等。起诉前需准备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身份证明材料及证明损失是由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相关证据。法院将按程序进行立案,特别提示附带民事诉讼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