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对涉及其民事权益的行政行为提起民事诉讼的一种诉讼形式。适用该制度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首要条件是行政案件及民事案件均依法成立,并符合受案条件。这意味着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必须同时存在,且行政案件和民事案件都符合法定的受案条件。
行政诉讼与附带的民事诉讼之间必须存在关联性,即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到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这意味着行政行为的处理事项与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益有直接关系。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内在联系表现在行政争议性质的诉讼请求和民事争议性质的诉讼请求之间。行政争议性质的诉讼请求是指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请求法院予以撤销、变更或确认为违法行为。而民事争议性质的诉讼请求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因侵权而产生的争议,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这两种争议之间的联系在于它们由同一民事行为引起,并且民事争议的解决依赖于行政争议的解决。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行政诉讼案件和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必须属于同一法院的管辖范围。这意味着行政案件和民事案件需要在同一法院进行审理。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当事人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提出民事诉讼,即两个诉讼必须发生在同一诉讼程序中。一般认为民事诉讼请求应在一审审理期间提出,二审期间不得提出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支持问题。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仅支持物质损失赔偿,不支持死亡赔偿金或精神抚慰金赔偿请求。但犯罪嫌疑人自愿赔偿不被禁止。被害人家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等。同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情况也有相应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起诉前的注意事项。法院受理此类案件需满足相关条件,包括刑事案件已受理、受害人因犯罪遭受物质损失等。起诉前需准备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身份证明材料及证明损失是由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相关证据。法院将按程序进行立案,特别提示附带民事诉讼的提
刑事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差别。二者在诉讼费、审理时间、赔偿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一并提起,法院不收费,通常在刑事案件审理期间两个月内出结果。而民事诉讼需先支付诉讼费,审理时间较长。此外,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模板包括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会留档案的问题。在中国,被判刑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会留下案底,即犯罪记录。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且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相关犯罪记录会予以封存。调解是处理此类案件的方式之一,以自愿合法为前提,达成调解后具有法律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