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请求人民法院一并解决与该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争议。
当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时,如果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未作处理,当事人对该行政处罚行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或变更该行政处罚,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一并解决其民事纠纷。
当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一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时,还作出行政裁决行为,责令或裁决被处罚人向被侵害人进行民事赔偿。被处罚人对行政处罚或民事赔偿裁决不服,或仅对民事赔偿部分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行政处罚或民事赔偿裁决部分,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取消或减少民事赔偿。被侵害人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加重对侵害人的行政处罚,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令被处罚人增加民事赔偿。
当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对民事争议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民事权利义务给予了确定、认可、证明时,当事人可以在对该行政确认行为提起行政诉讼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重新确定、认可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例如,某县政府给甲颁发了宅基地使用证,乙认为自己已享有了该处宅基地的使用权,县政府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乙可以在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县政府给甲颁发的宅基地使用证的同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确认其对该处宅基地享有合法使用权。
例如,在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时,如果其中一方认为自己是因受到欺骗、胁迫而办理的结婚登记,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结婚登记,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请求解决双方的财产争议。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范围。此类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旨在赔偿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其优势在于同时解决刑事和民事赔偿问题,节省诉讼成本。此类诉讼必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并由同一法庭审理。在刑事案件尚未审判前,法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适用范围。它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涉及民事权益的争议的方式,法律适用上除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刑事司法解释的规定外,还适用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其范围包括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和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的物质损失。被告人的赔偿情况会
合法财产受到侵害的处理方式。如果侵害行为构成犯罪,被侵权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赔偿,侵权人需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同时承担侵权责任;若财产损失不构成犯罪,被侵权人可要求侵权人赔偿。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包括针对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要件,包括诉讼的性质、范围和成立要件。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可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且行政附带民事诉讼限于同一行为既违反行政法律又违反民事法律所引起的合并审理。其成立需满足诉讼产生原因和违反行政、民事法律两个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