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请求人民法院一并解决与该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争议。
当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时,如果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未作处理,当事人对该行政处罚行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或变更该行政处罚,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一并解决其民事纠纷。
当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一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时,还作出行政裁决行为,责令或裁决被处罚人向被侵害人进行民事赔偿。被处罚人对行政处罚或民事赔偿裁决不服,或仅对民事赔偿部分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行政处罚或民事赔偿裁决部分,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取消或减少民事赔偿。被侵害人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加重对侵害人的行政处罚,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令被处罚人增加民事赔偿。
当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对民事争议当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民事权利义务给予了确定、认可、证明时,当事人可以在对该行政确认行为提起行政诉讼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重新确定、认可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例如,某县政府给甲颁发了宅基地使用证,乙认为自己已享有了该处宅基地的使用权,县政府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乙可以在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县政府给甲颁发的宅基地使用证的同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确认其对该处宅基地享有合法使用权。
例如,在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时,如果其中一方认为自己是因受到欺骗、胁迫而办理的结婚登记,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结婚登记,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请求解决双方的财产争议。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利与弊。其优势在于被告人会积极赔偿以获取受害人谅解,影响量刑;法院不征收诉讼费用,减轻受害人负担。然而,其不足在于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同时,文章还涉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执行期限问题,执行难度取决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可通过向
刑事附带民事妨碍公务罪的相关内容。涉案人员侵犯的是公务单位的活动及管理秩序,而非个人权益,因此被妨碍的公务人员无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包括精神损失赔偿,当事人无法就精神层面的伤害请求赔偿。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赔偿金额视具体案情和受害者损失而定。同时,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反诉的相关条件和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授权的相关内容。在刑事诉讼阶段,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之人为了实现对被告人的民事法律救济,会进行附带民事授权。被授权者可以在授权范围内代理当事人行使相关诉讼权利,以维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原告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