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政机关对环境污染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引发行政争议时,受害人有权在行政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以解决相关的民事争议。这种民事争议可能是因为行政机关尚未对其进行处理,或者尽管行政机关已经作出处理,但受害方认为赔偿金额过低,要求增加赔偿金额。
如果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治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并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还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解决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有关的争议,这种案件也属于上述情形。
有人认为,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土地、河流、湖泊、草原等自然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的裁决不服,并要求撤销该裁决并确认权利归属于自己,提起的诉讼属于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森林法第十七条、草原法第十六条等法律规定的精神,如果行政机关对这类权属争议的确权裁决行为违法被撤销,法院无权代替行政机关对民事权属争议进行裁决,只能判决责令行政机关重新作出确权裁决。因此,当事人不能就权属争议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法院一并解决民事争议。对于这种行政确权行为所涉及的民事内容不服的诉讼,不属于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范围。此类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旨在赔偿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其优势在于同时解决刑事和民事赔偿问题,节省诉讼成本。此类诉讼必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并由同一法庭审理。在刑事案件尚未审判前,法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适用范围。它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涉及民事权益的争议的方式,法律适用上除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刑事司法解释的规定外,还适用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其范围包括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和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的物质损失。被告人的赔偿情况会
法律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措施和家庭暴力的成因。受害者可通过调解、行政处罚、离婚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附带民事诉讼等途径获得法律支持。家庭暴力的成因包括生活压力发泄、社会环境影响、传统男权文化影响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要件,包括诉讼的性质、范围和成立要件。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可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且行政附带民事诉讼限于同一行为既违反行政法律又违反民事法律所引起的合并审理。其成立需满足诉讼产生原因和违反行政、民事法律两个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