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相关联的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不同法院采取的方式不同。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分别立案、分别审理。即将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分别立案,并分别进行审理。
另一种方式是先分别立案,然后先审理具有预决效力的案件,而将另一案件中止审理。具有预决效力的案件指的是在解决行政争议的同时,也能解决民事争议,对民事争议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案件。
第三种方式是采取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处理相关联的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解决行政争议的同时,也解决民事争议的诉讼方式。
然而,法院并没有对于何种情况下可以采取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给出明确的界定。根据现有判例,除了行政侵权赔偿案件外,以下几种情况实践中应可提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当第三人认为行政机关的不动产权属登记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可提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典型案例是袁雅琴不服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核发房屋所有权证案。袁雅琴认为谢其英出卖底层房屋未征求其同意,侵犯了其优先购买权,因此提起诉讼请求撤销房屋所有权证行为,并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该案中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有直接关联关系,因此可以采取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争议。
然而,根据本文分析,袁雅琴还可以直接就民事争议提起民事诉讼,并通过执行程序使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撤销核发给汪敏杰的房屋所有权证。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裁决不服起诉,并且同时要求解决原有的民事争议,可提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典型案例是隔口村第四村民小组23户村民不服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确定山林权属决定的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案。该案中,村民认为杉木林权属应归属于自己,因为根据村党支部书记宣传的“谁种谁有”林业政策,他们对该片杉木进行了营造。因此,他们起诉要求撤销行政决定并确认林木所有权归属原告。该案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民事争议,确定林木所有权的最终归属,因此可以采取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方式解决。
然而,与第一种情况类似,此类案件事实上仍可先进行民事诉讼,并通过民事判决结果的强制执行来解决行政争议。
需要注意的是,能否以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方式解决相关联的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还取决于有管辖权的法院是否受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目前多数法院采取的方式是“分别立案,先审理具有预决效力案件,另一案件中止审理”的方式处理相关联的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然而,对于某些案件,这种方式可能并不妥当,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利与弊。其优势在于被告人会积极赔偿以获取受害人谅解,影响量刑;法院不征收诉讼费用,减轻受害人负担。然而,其不足在于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同时,文章还涉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执行期限问题,执行难度取决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可通过向
刑事附带民事妨碍公务罪的相关内容。涉案人员侵犯的是公务单位的活动及管理秩序,而非个人权益,因此被妨碍的公务人员无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包括精神损失赔偿,当事人无法就精神层面的伤害请求赔偿。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赔偿金额视具体案情和受害者损失而定。同时,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反诉的相关条件和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授权的相关内容。在刑事诉讼阶段,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之人为了实现对被告人的民事法律救济,会进行附带民事授权。被授权者可以在授权范围内代理当事人行使相关诉讼权利,以维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原告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