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相关联的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不同法院采取的方式不同。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分别立案、分别审理。即将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分别立案,并分别进行审理。
另一种方式是先分别立案,然后先审理具有预决效力的案件,而将另一案件中止审理。具有预决效力的案件指的是在解决行政争议的同时,也能解决民事争议,对民事争议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案件。
第三种方式是采取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处理相关联的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解决行政争议的同时,也解决民事争议的诉讼方式。
然而,法院并没有对于何种情况下可以采取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给出明确的界定。根据现有判例,除了行政侵权赔偿案件外,以下几种情况实践中应可提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当第三人认为行政机关的不动产权属登记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可提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典型案例是袁雅琴不服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核发房屋所有权证案。袁雅琴认为谢其英出卖底层房屋未征求其同意,侵犯了其优先购买权,因此提起诉讼请求撤销房屋所有权证行为,并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该案中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有直接关联关系,因此可以采取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争议。
然而,根据本文分析,袁雅琴还可以直接就民事争议提起民事诉讼,并通过执行程序使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撤销核发给汪敏杰的房屋所有权证。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裁决不服起诉,并且同时要求解决原有的民事争议,可提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典型案例是隔口村第四村民小组23户村民不服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确定山林权属决定的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案。该案中,村民认为杉木林权属应归属于自己,因为根据村党支部书记宣传的“谁种谁有”林业政策,他们对该片杉木进行了营造。因此,他们起诉要求撤销行政决定并确认林木所有权归属原告。该案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民事争议,确定林木所有权的最终归属,因此可以采取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方式解决。
然而,与第一种情况类似,此类案件事实上仍可先进行民事诉讼,并通过民事判决结果的强制执行来解决行政争议。
需要注意的是,能否以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方式解决相关联的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还取决于有管辖权的法院是否受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目前多数法院采取的方式是“分别立案,先审理具有预决效力案件,另一案件中止审理”的方式处理相关联的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然而,对于某些案件,这种方式可能并不妥当,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支持问题。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仅支持物质损失赔偿,不支持死亡赔偿金或精神抚慰金赔偿请求。但犯罪嫌疑人自愿赔偿不被禁止。被害人家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等。同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情况也有相应规定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要件,包括诉讼的性质、范围和成立要件。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可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且行政附带民事诉讼限于同一行为既违反行政法律又违反民事法律所引起的合并审理。其成立需满足诉讼产生原因和违反行政、民事法律两个要件。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起诉前的注意事项。法院受理此类案件需满足相关条件,包括刑事案件已受理、受害人因犯罪遭受物质损失等。起诉前需准备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身份证明材料及证明损失是由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相关证据。法院将按程序进行立案,特别提示附带民事诉讼的提
刑事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差别。二者在诉讼费、审理时间、赔偿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一并提起,法院不收费,通常在刑事案件审理期间两个月内出结果。而民事诉讼需先支付诉讼费,审理时间较长。此外,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模板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