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受理与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争议,将两种不同性质的争议并案审理,一同判决的诉讼活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并存,但不意味着人民法院可以不加选择,随意将不相干的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放在一起并案审理。只有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存在内在联系的情况下,才能纳入同一诉讼程序中并案审理。故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与范围进行具体的界定,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共同存在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首先要求同时存在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成立是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基础,如果行政诉讼不成立,附带民事诉讼将失去存在的基础,只能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同样地,如果民事诉讼不成立,只能就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与附带的民事诉讼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行政诉讼和附带的民事诉讼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性。行政相对人一方面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另一方面又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对自己的民事合法权益产生了影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然而,附带的民事诉讼必须针对行政机关有权裁决的那部分民事争议,并且民事争议的解决依赖于行政争议的解决。
行政诉讼与附带的民事诉讼的诉讼请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存在两种不同性质但相互联系的诉讼请求。一种是行政法性质的诉讼请求,即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该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请求人民法院撤销或变更该行为。另一种是民法性质的诉讼请求,即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对自己的民事权益产生了影响,请求人民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请求可以由同一人在同一时间提出,也可以由不同人在不同时间提出,但必须在行政程序开始后、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前提出,即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必须发生在同一诉讼程序中。
人民法院对两种不同性质又相互联系的诉讼请求并案审理
只有当事人既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又对民事争议不服,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才能通过并案审理,一并解决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然而,行政诉讼的被告不能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也不能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界定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是确定哪些民事诉讼能够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作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问题。虽然我国行政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但相关法律中可以找到一些相关规定。例如,《专利法》规定了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实施侵权行为的处理方式,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要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类似的规定还存在于《草原法》、《森林法》等法律中。据此,我认为只有依据法律、法规规定行政机关有权处理的那部分民事争议才能作为附带民事诉讼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