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附带民事诉讼 > 刑事附带民事受害人需要请律师吗

刑事附带民事受害人需要请律师吗

时间:2024-10-13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190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般是犯罪嫌疑人对受害者造成人身损害或者毁坏其财产时,受害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提起的诉讼。民事诉讼要被害人自己提出的,那么刑事附带民事受害人需要请律师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刑事附带民事受害人的律师委托问题

为什么受害人需要律师?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如果受害人没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建议他们最好委托律师进行诉讼。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并向犯罪嫌疑人追索更多的权益。

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导致受害人遭受物质损失的情况下,受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受害人已经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那么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也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对于国家财产或者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情况,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最高法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解释

根据最高法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如果受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他们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已经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受害人,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也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受害人因受到犯罪侵犯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根据最高法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如果被告人非法占有或处置受害人财产,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将不予受理。然而,追缴和退赔的情况可以作为量刑的考虑因素。

根据最高法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权利构成犯罪,被害人或者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然而,被告人应当被告知他们可以依法申请国家赔偿。

人民法院的告知责任

根据最高法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刑事案件后,对于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和本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况,应当告知被害人或者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放弃了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将其记录在案。

人民检察院的附带民事诉讼权利

根据最高法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如果国家财产或者集体财产遭受损失,受损失的单位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诉讼,并将人民检察院列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

如果被告人非法占有或处置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依照本解释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处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请问一下那个刑事附带民事妨碍公务罪

    刑事附带民事妨碍公务罪的相关内容。涉案人员侵犯的是公务单位的活动及管理秩序,而非个人权益,因此被妨碍的公务人员无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包括精神损失赔偿,当事人无法就精神层面的伤害请求赔偿。

  •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和标准是什么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赔偿金额视具体案情和受害者损失而定。同时,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反诉的相关条件和规定。

  • 刑事附带民事授权

    刑事附带民事授权的相关内容。在刑事诉讼阶段,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之人为了实现对被告人的民事法律救济,会进行附带民事授权。被授权者可以在授权范围内代理当事人行使相关诉讼权利,以维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原告人身份

  • 刑事附带民事案子提交材料

    刑事附带民事案子提交材料的相关内容。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身份证明、刑事附带民事诉状、财物损失清单及收据或评估报告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即司法部门在处理刑事案件时一并解决被告导致的经济损失。受害者及检察院在刑事诉讼期间可提出附带民

  •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拒不履行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有利息吗
  • 刑事附带民事有伤残赔偿金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